本文作者:黃穗平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俗
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老百姓常說的“苦夏”也就在此時。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了解,尤其是飲食方面。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三伏天的飲食注意事項。
01 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處于小暑與處暑之間的時段,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倦怠無力、口氣重、口幹舌燥等,故這段日子也被稱為“苦夏”。
三伏天的英文翻譯是“熱成狗(Dog days)”,可以說很生動形象了。入伏後的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而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逐漸累積,所以會一天比一天熱,依次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時天氣就最熱。此外,嶺南夏天多雨水,空氣濕度比較大,水的熱容量要比相對幹燥的空氣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于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使天氣晴朗少雲,更有利于陽光照射大地,地面直接受到陽光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三伏天每年大概持續三、四十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時間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來計算。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初伏為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為7月26日至8月14日,末伏為8月15日至8月24日,一共40天。
02 “三伏天”适合吃什麼?
■重在健脾祛濕:
中醫根據五行把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分别對應肝、心、脾、肺、腎這五髒。長夏主要是指農曆六月,涵蓋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三伏天基本處于“長夏”階段。長夏對應于五髒中的脾髒,五行屬土,濕氣當令。脾主運化水濕,然水濕又容易困脾,影響脾的運化,進而容易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因此三伏天飲食總體來說,應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注重健脾祛濕。簡單而言,夏季暑濕,适宜清補。
健脾祛濕的食材藥材有:五指毛桃、扁豆、赤小豆、白術、茯苓、芡實、薏苡仁、玉米、鲫魚等。
■兼以清心瀉火:
此外,三伏天包含于夏季中,夏季對應于五髒中的心髒,五行屬火,容易出現心火過旺,因此三伏天飲食還需注意清心瀉火。心火旺常有口舌生瘡、易煩易怒、心神不定、失眠多夢、小便黃、舌尖紅或者有芒刺等症狀。
清心瀉火的食物藥材有:蓮心、知母、苦瓜、綠茶、苦丁茶等。
■輔以解暑生津益氣:
夏季暑熱當令,尤其是三伏天火熱至極,人體多汗容易傷津耗氣,故三伏天飲食還需兼顧解暑生津和補氣,一般來說感受暑熱傷津常會出現身熱、躁動、頭痛、口幹口渴、食欲不振、小便少、大便燥結、舌紅少苔或者苔幹等症。而傷津嚴重可導緻氣随津脫,出現氣虛時常出現神疲乏力、頭暈目眩、手腳無力、精神萎靡等症。
解暑生津的食物有:麥冬、桃子、李子、楊梅、甘蔗、猕猴桃、西瓜、綠豆、冬瓜、苦瓜、黃瓜、絲瓜、芥藍、海帶、鴨肉、酸梅湯(由适量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樣材料熬制而成),五汁飲(鴨梨、馬蹄、蓮藕、鮮蘆根、麥冬這五種食材榨汁而成)等。
補氣的食物藥材有:黨參、黃芪、人參、西洋參、雞肉、牛肉等。
■适時散寒祛濕:
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讓相當一部分人免于經曆“苦夏”,尤其是辦公室人群,大多數時間都泡在空調房,喝着夏日涼茶或者冷飲,讓人産生這個夏天也不那麼熱的錯覺。這部分人容易感受寒濕邪氣,出現惡心欲嘔、關節冷痛、腹痛腹脹、大便溏爛、舌質淡白、苔厚膩等症狀。
散寒祛濕的食物藥材有:藿香、艾草、白豆蔻、砂仁、陳皮、紫蘇、姜、蔥、蒜等。
03 “三伏天”的飲食禁忌
■少食冰冷:
三伏天應少食冰冷。中醫認為,三伏天的伏字有“陽盛于外,陰伏于内”的意思,說的便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也藏于人體之内。《黃帝内經》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三伏天期間大自然的陽氣充足,有利于寒冬伏藏于體内的寒濕邪氣排除體外,但若這個期間不戒口,可加重體内寒濕之氣,直接損傷脾胃。
■少吃肥甘厚膩:
在熱極夾濕的三伏天裡,過食肥甘厚膩容易滋生痰濕内熱,無疑是火上澆油,很容易發生濕溫疾病,常見濕疹、腹瀉、口臭、大便黏臭、肛門灼熱、小便黃且有異味、舌紅、苔黃膩等。故像肥肉、奶茶、啤酒、燒烤等應能免則免。
■不宜過于清淡:
南方素有“起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的說法,雖說三伏天期間建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不宜吃得太“素”,因為三伏天晝長夜短,天氣炎熱,人的活動時間相對較長,出汗多,代謝快,消耗大,所以要适當補充營養食物如:雞肉、鴨肉、魚肉、豬肉、蛋類等,以滿足三伏天人體高代謝需要。
■切忌吃飽就睡:
三伏天高溫耗氣,有氣虛血旺的特點。很多人中午一吃完飯容易犯困,這是因為氣血都集中到脾胃運化水谷去了,切忌剛吃完飯就馬上躺下午睡,一來不利于消化,二來容易導緻胃食管返流,引起燒心、反酸等不适。
‖ 食療方推薦
百合麥冬蓮子鴨湯
材料:新鮮百合30克,麥冬20克,新鮮蓮子30克,鴨半隻。(2人份)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幹淨後一同放入砂鍋中,大火燒開後關中小火煲1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清心安神。
适合人群:心陰不足者,常見口幹舌燥,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少津,脈細。
百合性寒,味甘,歸心、肺經,能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麥冬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蓮子性平,味甘、澀,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清養心神的作用。鴨肉可滋補陰津,以上搭配一同煲湯,适合三伏天炎熱潮濕、汗出過多導緻心陰不足者食用。
小提示:蓮子心性寒,味苦,歸心、腎經,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腎,對于心火上炎而口舌生瘡、心腎不交而失眠多夢者,可将蓮子心保留一同煲湯。對于脾胃虛寒者,建議把蓮子心去掉,以減少寒性。
【來源:黃穗平說脾胃,作者:黃穗平,編輯:楊曉雁,通訊員:宋莉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