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或者蹲久了……一些人時常會有頭暈的現象發生。很多人下意識會給自己一個似乎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解釋——晚上睡得太晚,并安慰自己是小問題,不礙事。
但是,頭暈是身體發出的警報,證明你的身體正處于不良運轉狀态。持續頭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不及時找到病根還可能加重病情。
你的暈屬于哪一種
在醫學界,眩暈其實是頭暈概念的其中一種情況,另外還有頭昏、平衡不穩、暈厥前狀态這三種,而這四種情況都是在意識清醒狀态下發生的。
///
眩暈
眩暈是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多為病理現象。主要表現為自身和視物旋轉、搖晃,發作時患者常常站立不穩、不敢睜眼,可伴惡心、嘔吐、心慌、出汗、血壓波動等不适。
///
頭昏
頭昏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由大腦皮質高級神經活動功能降低所緻,與頭頸和軀幹的活動無關。主要表現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但不包括思維遲鈍、混亂等障礙。
勞累和緊張時加重,休息和心情輕松時減輕。這種暈沒有旋轉感,與眩暈是不同的。
///
昏厥前狀态
昏厥前狀态是發生在暈厥前的胸悶、心悸、頭部昏沉、眼前發黑、乏力等征兆。
特發性或繼發性直立性低血壓、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都可能會出現昏厥前狀态。
///
平衡不穩
平衡不穩會出現四肢姿勢異常、運動遲緩、胸悶、胸痛、卧立血壓壓差大的症狀。
周圍神經病、副腫瘤綜合征、帕金森病等會出現平衡不穩症狀。
這些暈都該怎麼就診呢?
眩暈、頭暈、平衡不穩、暈厥前狀态可以去神經内科(最好是去有眩暈專科門診的醫院),同時也排除全身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壓、腫瘤…)等因素。
眩暈也有真有假,識别清楚有辦法
眩暈性疾病多屬疑難雜症,部分有家族遺傳傾向,很多眩暈性疾病徹底治愈比較困難,但隻要能正确診斷,就有機會改善症狀、減緩疾病進程,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一些“暈”的症狀,如外界急速旋轉,景物天旋地轉,惡心嘔吐,擡頭暈,低頭暈,起床時暈,睡覺躺着也暈,翻身時還是暈。這些都是眩暈嗎?
其實引起眩暈的原因多種多樣,根據産生症狀原因不同,眩暈分成兩大類:“真的”(前庭性眩暈)和“假的”(非前庭性眩暈)。
前庭性眩暈,就是我們說的真性眩暈,它一般會有眩暈的典型症狀,比如前面說的天旋地轉……
在體檢和輔助檢查時,如果發現了平衡障礙和其他顱神經體征,應考慮小腦、腦幹的疾病;如伴有一側耳鳴、耳聾,則考慮内耳出了問題。
當然,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長,眩暈症狀重,多為前庭神經元炎。而發作性的眩暈症狀,如果與體位變化有關,發作時間為數秒,可能是耳石症引起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伴有錯覺的發作性眩暈要排除颞葉癫痫。
因此,引起真性眩暈的常見疾病有内耳疾患、前庭神經病變和腦血管疾病、腦腫瘤、眩暈性癫痫等。
有真眩暈,也會有假性眩暈(非前庭性眩暈)。
比如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就是假性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等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蕩蕩”沒有明确的轉動感。
簡單說來,假性眩暈的人一般是這個這樣子的:
“頭暈眼花、頭重腳輕、搖晃不穩,甚至颠倒,但不偏向一側;無明顯的周圍環境或自身旋轉的運動感,也無自主神經症狀。”
引起假性眩暈的常見情況有
1
眼源性眩暈:屈光異常、眼肌病變、視網膜病變。
2
本體感覺性眩暈:伴有肢體深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和肌張力減退等。偶可因腰肌、頸肌痙攣有過多的本體覺沖動傳入中樞所緻。
3
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暈:心血管疾病如血壓異常、嚴重心率失常、心肌供血不足、頸動脈窦過敏、主動脈弓綜合征等;其他病症如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謝障礙等。
4
精神性眩暈:見于神經衰弱、癔病、焦慮症等。
頭有了暈,該怎麼辦
頭暈發作期宜卧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減少頭部轉動。防止起立跌倒受傷,起床緩慢,床上坐幾分鐘後無頭暈再下床行走。
如果站立時發生頭暈、眼前發黑時,應立即下蹲或者平卧,防止摔傷。
無論是經常出現頭暈的症狀,還是經常出現眩暈的症狀,皆需要引起警惕,正确的區分兩種現象,及時的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身體的不适。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一旦發現疾病,及時的進行治療,才能避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做好身體的護理工作,堅持有氧鍛煉,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有效增強體質,減少患病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