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調”這個詞似乎讓各個層次的畫家都感到混亂。不過,在所有的繪畫和素描中,色調都是一個關鍵部分,特别是用來表現光線照在物體上的效果的時候。無論是塑造外形、構圖,還是表現情緒和氛圍,色調明暗關系的處理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說來,色調是指一幅作品色彩的總傾向、總特征、總情調、總效果。
明度描述的是顔色相對的明暗度。有些顔色比其他的顔色反光性更好,色彩也顯得更淡。天藍和普魯士藍是同一類顔色,前者色調更淡,後者色彩更深。
如果隻有黑色、灰色和白色,那麼對色調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是,有一些色彩很難從色調的角度确定它們的純度。一件物體的顔色可能顯得強烈而溫暖,但是正是這溫暖和強烈可能會使你對物體的色調感覺出現偏差,偏深或者偏淡。
顔色會被臨近的顔色修飾改正,在白色的帆布上某種顔色可能顯得很深,如果被其他顔色包圍了,又可能顯得要更淡一些,反之亦然。
一幅畫明暗部分的大體框架,也就是整體的色調構圖,往往最先色調與構圖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能夠立刻進入畫面的氛圍和内容。如果色調構圖很強烈,會促使人們更近更專注地觀察。在美術館或是畫廊的面牆上,那些色調構圖設計得最好的作品會給那些随意的觀賞者最強烈的沖擊。
錯色是讓色調淺的物體靠在色調深的物體上,或者反錯色之。這樣畫面顯得很有趣,深色和淺色的翻轉形成有趣的對比。錯色還使畫面更加有動感,更加有韻律,領着觀賞者從明走到暗,再回來。荷蘭的大畫家,像倫勃朗和弗美爾,是這種技法的大師,特别是在畫室内畫時,效果極好。
固有色
物體的固有色對于色調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因素。比如風景裡四季不同的色調變化,春天的綠色、秋天的金黃色、冬天蕭索的褐色。這些色調的變化主要是物體固有色的改變。
對比色調所有的藍色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顔色,但是天藍的色調很淡,而普魯士藍則更深一些。光的效果顔色的色調随着光線而改變,任何的色彩都會表現出許多色調,離開光線越遠,畫面越暗。一樣的物體在冷色光線和暖色光線的照射下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比如舞台光線對于舞台色調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