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0:18:40

刑對賞,貶對褒,破斧對征袍。

【注釋】:刑:刑罰。用殘酷的手段對罪犯進行懲罰。

破斧:《國風·豳風·破斧》,贊頌周公東征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六句,章法簡單,每章隻換了三個字,反複詠唱,表達了将士們艱苦奮戰,在斧破刃殘,百戰餘生,凱旋後的自豪與慶幸。

征袍:原指出征将士穿的戰袍;後來也指旅人穿的長衣。唐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明朝驿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梧桐對橘柚,枳(zhǐ)棘對蓬蒿。

【注釋】:梧桐:樹名,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滿友梧之名稱。梧桐在古詩中有象征高潔美好品格之意。《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以此來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古代有“栽桐引鳳”之說。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1

橘柚:橘樹和柚子樹,生長于我國南方的兩種常綠喬木,花白,樹有刺,果實球形或扁圓形,果皮紅黃或淡黃,兩種樹很相似,但又有區别,如柚樹葉闊實大等。古人橘柚連用的時候,往往僅指橘。李白有“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詩句。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2

橘樹

枳棘:(1)枳木與棘木。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如果種的是橘柚樹,吃起來甜,聞起來香;而種枳棘的話,長出來隻會刺傷人,所以君子應該慎重選擇種什麼樣的樹。意即做什麼樣的人。)《楚辭·劉向·九歎·愍命》:“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王逸注:“以言賤棄君子而育養小人。”《文選·左思·詠史》:“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呂向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讒佞也。”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後漢書·黃瓊傳》:“光武以聖武天挺,繼統興業,創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李賢注:“枳棘諭艱難。”

蓬蒿:(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翺翔蓬蒿之間。”明李夢陽《漢京篇》:“霍氏門前狐夜号,魏其池館長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漢桓寬《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唐李白《南陵别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綜上所述,這一句裡,實際上“梧桐對橘柚,枳棘對蓬蒿”是音律平仄之對,而象征高潔的梧桐和有益于人的橘柚與象征卑賤的蓬蒿和傷人的枳棘之間,還存在一組寓意之對。

雷煥劍,呂虔刀,橄榄對葡萄。

【注釋】:雷煥劍:出自《晉書·張華傳》。雷煥為晉豫章(今江西)人,精通緯象。晉武帝司馬炎時,他看到二十八宿的鬥宿和牛宿之間有紫氣,便知道江西豐城有寶劍。他将此事告訴張華,張華任命他為豐城縣令,後果真在豐城縣監獄下挖到龍泉、太阿兩把寶劍,雷自留一把,送張華一把。張華被誅,其劍不知所終。雷煥死後,其子佩其劍過延平津,劍忽然從腰間躍出跳入水中,派人下水搜尋,隻見水中有兩條龍在戲水。

呂虔刀:出自《晉書·王覽傳》。三國時的魏人呂虔為刺史,他有一把佩刀,曾有精通相術的人說過,這把刀“三公可佩”,呂虔認為王祥有三公之相,便将此刀送給了王祥。王祥在魏為司空,轉太尉,封睢陵侯,到晉武帝司馬炎時被任命為太保,進爵号為公。王祥臨終,将此刀送給了其弟王覽,王覽做了司徒,進爵号為即丘子。三公指輔佐天子的掌握國家大權的最高官員,各朝名稱不同,通常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3

橄榄

橄榄、葡萄:二者同為水果,形橢圓,色青綠,而且音律上平仄相反,在字形上,又都是同旁詞組。雖無典故,卻也是妙趣天成的巧對。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4

一椽(chuán)書舍小,百尺酒樓高。

【注釋】:椽:放在檩子上架瓦的木條。屋頂上隻架一根椽,則房屋很小。《魏書·任城王傳》:居無一椽之室,家阙儋石之糧。

百尺樓:指高樓。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5

李白能詩時秉筆,劉伶愛酒每餔糟(bū zāo)。

【注釋】:秉筆:執筆。這裡贊譽李白詩意勃發,靈感衆多,随時提筆就能寫詩。

劉伶:字伯倫,晉竹林七賢之一。他縱酒放達,逃避亂世,曾著《酒德頌》,說“惟酒是務,焉知其餘”(隻求喝酒,哪裡還知道别的事)。餔:吃、食。糟:帶有尚未過濾的渣滓的酒,也指過濾出來的渣滓。

禮别尊卑,拱北衆星常燦燦;勢分高下,朝東萬水自滔滔。

【注釋】:禮别尊卑:禮儀是用來區别地位高低的。

拱北:拱衛環繞着北鬥星。北,指北辰,即北鬥星。古人認為北極星為衆星之尊,故衆星圍繞北極星轉。《論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6

勢:地形、地勢。

朝東萬水:《荀子·宥坐》記載孔子學生子貢問孔子,為什麼見到河流就要觀看?孔子講了河流的幾條優秀品質,其中有一條是:河流中途可以千回百轉,但最終總是流向東方,像君子的志向。我國的河流大多都是流向東邊的渤海、黃海、東海的。

滔滔:形容大水奔流的樣子。

聲律啟蒙下卷四豪第三段(聲律啟蒙下卷四豪)7

【譯文】:

處罰和獎賞相對。貶低和褒揚相對,破斧和征袍相對。

梧桐樹和橋柚果相對,枳棘和篷蒿相對。

晉朝雷煥的劍,三國呂虔的刀,橄榄和葡萄相對。

一間小的書房,百尺高的酒樓。

李白才思敏捷,能提筆成詩,劉伶嗜酒如命,無錢買酒便以酒糟代酒。

人際交往講究禮節,老幼尊卑,就像群星圍繞北極星一樣遵循有序;地勢有高低之分,大小江河都自西向東流。


下平15韻有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聲律啟蒙》每韻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為:

  • 平對仄,仄對平。仄仄對平平。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切韻》《廣韻》等韻書,中古漢語按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歸納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們現代的漢語拼音四聲)四種聲調,二元化分類,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 了 的是平聲。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緻用普通話判别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現代普通話漢語拼音的四聲“ā á ǎ à”,我們小時候學習稱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其實它們有專業的稱謂。第一聲叫陰平或平調;第二聲叫陽平或升調;第三聲叫上聲或上音;第四聲叫去聲或去音。這樣一對照,我們普通話的一聲、二聲即為“平”,三聲、四聲即為“仄”。 (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已并入其它聲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