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曾子曾有一段這樣的話: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意思是說,每天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夠盡心,與朋友交往中是否夠真誠,教授的學識是否都懂得?
凡事能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及時地自我反省,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01
懂得反省自己,才會有所進步
早年我有一段這樣的經曆。
20歲,正是女孩的花季,而我卻是一副男孩子的形象,非常的叛逆,而又個性張揚。
那時候總在想,才20歲的年齡,那麼青春,我怕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和同事們學習抽煙,晚上出去夜夜笙歌,喝酒喝到天亮,第二天總是渾渾噩噩的。工作沒精打采,常常抱怨。這樣的生活過了幾個月,忙忙碌碌沒有任何的成績。
店裡的經理經常告訴我,20歲不是頹廢自己,而是去綻放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一次交談中,他給我聊了很多自己成長中遇到的事情。然後,放了三個月的假期給我,讓我好好地去反思。
我開始問自己,我喜歡現在的生活嗎?很顯然,并不喜歡。不喜歡,要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我開始一一向自己尋找答案。
對自己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在以後的生活,我慢慢舍棄了不适合自己的圈子。
一年之後,再看,形象升級,我努力工作,工作之餘進修自己,并且得到經理的賞識。因此也結交了更多有能力的朋友,自己也越來越優秀。
在這段時間的經曆,讓我意識到,我變得比之前優秀了,不是因為周遭的環境變了。而是我自己變好了,一切才會漸入佳境。
老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就這樣的道理,自己在不順利的時候,不是逃避和推卸責任,而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就像小時候,我們經常會玩一個遊戲一樣。
拿着手電筒,在牆上照射影子,手放在手電筒上,就會出現一個手掌的影子。
如果我們想要其他形狀或大小的影子,我們要怎麼辦?是直接在牆上改變的嗎?
很顯然,不能。我們隻能改變自己的手勢。
所以呢,我們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所在。
遇到事情,我們要善于反思自己,才能少走彎路,才會成長進步。
圖片來源網絡
02
不懂得反省自己,就是一場災難
當你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它不會因為你的斥責,抱怨,而有所改變。
凡事隻知道推卸責任,而不反省自己,隻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還記得朋友給我講過她和男朋友分手的一個故事。
朋友是一個個性很強,且又上進心的一個女孩,上初中開始,她很少依靠父母,工作之後更是自己獨立。
在工作的時候,她通過朋友認識現在的男朋友,别人說男孩很老實對人很好。就這樣一來二去的相識了,他倆相處半年确定了男女朋友。
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裡,她才發現男友除了喜歡打遊戲沒有其他愛好,他總是工作半年然後辭職休息,兩三個月以後,沒錢了再去工作。
每次父母說他,他總是反駁,甚至是與父母大吵,眼裡沒有一點尊重父母的樣子。
就這樣在一起了三年,随着年齡大了,朋友不想再過沒有希望的生活,男友給不了安全感,沒有責任心,沒有上進心,果斷選擇了分手。
而在朋友離開了以後,這位男友還是和原來一樣不求上進,打着遊戲,煙不離口。在外面向别人訴說,女友嫌貧愛富,對她很好,卻不知足...
女友的離去,他從未從自己的身上找過原因,把所有問題都推向的對方。
而如今,30歲了,依然沒有一份像樣的工作,靠着父母的接濟生活。
這樣的人,他永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卻可以挑出别人的毛病。
懂得反省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迎來新的轉機;
不懂得反省自己,終會被自己所害,踏入無盡的深淵。
圖片來源網絡
03
反省自己,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一個人越是會反省自己,格局也會變得越大,福報也會越深厚。
與其抱怨生活,哀聲連連,不如對自己多一分審視;
與其對外界耿耿于懷,不如對自己多一分剖析。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的過程,你懂得剖析自己,懂得審視自己,你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好。
反之,你不斷地怨天尤人,遇事責怪别人,你會永遠走不出這樣的泥潭。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是否犯錯,而是在犯錯以後,持有什麼樣的态度。
楊绛先生曾說:
人生一世,需有三個自覺,無非就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獸無異。
反省就如一面鏡子,随時照射自己,它能清楚地把錯誤照出來,及時認清,并且使我們有改正機會。
點個贊吧,讓我們一起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