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還有些家長或者同學傻傻搞不清重本、一本、二本的真正含義呢?
從官方解釋,重本、一本、二本屬于“僞造”概念,屬于約定俗成的民間說法,不是學曆概念,僅僅是錄取批次的縮寫。教育部承認的學曆隻有大專、本科、研究生,也可以指學士、碩士、博士(其實這是學位概念,隻不過絕大部分人不在意),不是指重本、一本、二本,先說可能很多中學都還在給學生灌輸“重本”觀念,其實這也就是民間叫法,教育部根本就沒有重本一說,重本就是等同于一本概念,都是一個分數線的個人理解,比如清華北大中國最好的大學也是一本,川大,電子科技大學也是一本,隻是含金量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已!一本二本隻是高考錄取批次有先後順序,那為什麼還要分錄取批次?以前是為了方便錄取工作有序進行,現在有一個大的趨勢,好多省份本科招生不分批次了,隻有本科批次、專科批次,比如山東和廣州等地,這也是個趨勢,以後所有地方可能隻有本科和專業錄取批次了。
畢業證不寫重本、一本、二本
所有大學畢業證上不會寫幾本,隻會寫明所學專業,幾年制,全日制還是其他,然後蓋校長印章,加蓋學校公章!所謂的重本、一本、二本正如前面所講,均為民間約定俗成的叫法。那也許大家會說既然都是一本,那高考分數高幾十上百分上的清華北大,川大成電,不都是和普通一本一樣了,那不是吃虧了,答案是否定的,絕對不一樣!985211也可以理解為重本吧,肯定比普通一本好的不是一點半點,就是985和211都差别巨大,985裡也分三六九等!
一本二本真正區别
一本二本真正區别在于含金量
含金量是生源質量(生源素質)、知名度、認可度、師資、軟硬件、學風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也屬于若幹年來約定俗成的民間判斷,比如四川大學是一本,成都大學是二本,都是本科,但是即便抛開錄取批次的概念,大家也都知道前者比後者好的不是一點半點吧。
這含金量最直接最有價值的體現就是畢業生就業應聘。
既然畢業證上沒有體現重本、一本、二本,那是不是二本院校的學生可以渾水摸魚的和一本面對面競争,并獲取和一本甚至985211學生同樣的崗位呢?答案是否定的!招聘企業的HR可精明着,他可能分不清大多數一本、二本院校,但是她可知道一流院校二流院校,三流學校,985211就更不必說了,因此招聘啟事會出現985211雙一流等限制條件。
那一本二本招生的不那麼清楚,比較模糊,也沒有文件規定哪些學校是一本,哪些是二本,主要原因是關于一本二本不像985211那樣有明确的認定,同一所學校在不同的省份招生批次不同,在A省是一本招生,在B省可能是二本招生,同一所學校不同的專業招生批次也可能不同,比如某個學校有些專業是一本招生,有些專業是二本招生?怎麼認定這些學校是一本還是二本?沒法認定。
那豈不是考一本二本一樣了,好的一本差的一本一樣了?
當然也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合格的HR對學校層次和優勢學科應該有個基本了解,比如HR可能不知道西南政法大學、河南财經政法大學都是本科幾批次招生,但是當招聘企業法務時,兩個學校的同學來應聘,HR當然會明白學校層次之間的差别。
再比如,HR可能不知道西南财經大學和雲南财經大學、貴州财經大學都是本科幾批次招生,但學校之間的差别門清。
國科大、上科大、南科大、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學院、華政、西南政法也都是普通一本,但在HR眼裡不比985層次低,不會和其它本科混為一談。
互聯網企業招聘時,也會明白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的相關實力,學校層面不會把它和成都理工大學一視同仁,雖然都是一本。
醫院招聘時也會明白重慶醫科大學比西南醫科大學好的多,南京醫科大學比徐州醫科大學好的多,中國醫科大學比錦州醫科大學好的多,雖然都不是985211。
何況校招是很重要的就業渠道,校招就是沖學校來的,什麼水平的企業自然回去和它差不多同檔次的學校招聘,真的很橋歸橋,路歸路,各走各的路!
不成熟的企業呢?但凡學校好一點的畢業生會去不成熟的企業應聘嗎?
所以,如果你考了個好的一本不要擔心企業的識别能力,努力不會白費的,不然,那樣的企業不去也罷。
不過這不代表一本一定比二本好,比如東北電力大學是二本,在進國家電網方面很多一本都不如東北電力大學有優勢(當然這類學校分數也差不多一本了),但整體來看一本比二本強是必須的。#高考##高考正能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