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弟子皆已憚籍矣。
請注意這個“憚”字。項羽長得人高馬大,而且天生神力、才氣過人。按理說,一個人有這麼多優點,應該廣受歡迎才對,但是所有江東子弟對他是什麼态度呢:皆憚之。
憚的意思就是怕。
也就是說江東子弟都怕他。一個人為什麼讓人怕?是他太強?太狠?還是太壞?
一個人如果心地善良,為人仗義講道理,他越強大、越優秀,越會受到别人的尊敬、愛戴、欣賞或者敬畏,項羽卻隻是讓人怕,隐藏在怕後面的則是厭惡。
說明項羽在未發迹的時候和人相處表現出的是霸道、蠻橫、不講理,雖然沒人敢惹他,但是不得人心。
項羽的這種蠻橫、霸道的風格貫徹了他一生。
不久,陳涉起義,揭開了反秦的序幕,項梁在這種大趨勢下也造起了反,在吳中舉兵反秦。項梁剛剛起兵的時候,見侄子項羽很能打,就任命項羽為裨将,也就是副将,獨立領一隻軍隊别攻襄城。
因為項梁家族世世代代為楚國的将軍,很多人沖着楚國貴族之後的名頭加入了項梁集團,比如東陽令史陳嬰就帶了兩萬兵馬。除此之外,還有黥布、蒲将軍等等,這些人相當于帶資入夥了。
很快,項梁集團就擴充到了六七萬人馬,在範增的建議下,項梁集團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在衆多軍頭的擁護下成立了新生的楚國。
所謂的新楚國,其實就相當于軍頭聯合體,項梁是大股東,英布、呂臣、陳嬰、蒲将軍等各自帶兵入夥的軍頭則是小股東。
項羽呢,則是項梁手下的一個小偏将,他是無法和英布、呂臣等人平起平坐的,隻能和劉邦共領一支偏師。
哪怕是在項氏家族内部,項羽的地位也不算突出,他其實就是項梁的一個侄子,莫說比不上項梁的親兒子,就連項伯也是項羽的叔叔輩。
所以,早期的項羽,混的真的挺一般,不過是一個小偏将,還是人人厭惡的那種。
以下犯上,兵變奪權項梁在接連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覺得秦國也沒有多了不起,臉上日顯驕色,結果被章邯在定陶打敗,自己也戰死沙場。
章邯打敗了項梁,覺得楚地兵馬不用擔心,便掉頭北上攻打找國。此時的劉邦和項羽正在外邊并肩作戰,聽說項梁戰死,于是趕緊回撤,在彭城紮營。
項梁戰死後,楚懷王熊心把都城遷到彭城,趁機收攏諸将的兵權,名正言順地收了項羽、呂臣的部隊,執掌了楚國的兵權。
同時,楚懷王提拔呂臣為司徒、提拔項伯為左尹,封賞劉邦為武安侯、項羽為長安侯等等。
随後,楚懷王組建了一支軍隊北上救趙,任命宋義為上将軍,統領全軍。
楚懷王為何會賞識宋義呢?之前在項梁接連打勝仗逐漸驕傲的時候,宋義看出了危險,勸谏項梁:“戰勝而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結果項梁沒有聽,反而派宋義出使齊國。
宋義在路上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對他說:“你是去見武信君(項梁)嗎?你最好慢點走,走得慢就能免死,走得快有禍害。”
結果真讓他預見了,項梁果真戰死。
高陵君見到懷王之後,說起了這件事,話說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此時的懷王正是需要能夠帶兵打仗的人。之後召見宋義,和他交談一番後十分高興,幹脆就把宋義任命為上将軍,統領諸将北上救趙。
除此之外,還有兩路兵馬,一路是派遣劉邦率軍西進入關滅秦,另一路是派遣共敖南下進入漢江,奪取舊都。
并且與諸将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一開始,項羽想和劉邦一路西進入關,但是懷王的那些老臣認為項羽為人剽悍滑賊,不讓他去。項羽被任命為北路楚軍的次将,北上救趙。
當大軍行至安陽的時候,宋義卻按兵不動,在安陽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勸宋義趕快北上,被宋義拒絕:“論披堅執銳,我不如你,論坐而運策,你不如我。”
結果在一次早會的時候,項羽在帳中砍了宋義的頭,污蔑宋義謀反,其他将領懼怕項羽的淫威,都不敢說話,隻好共同立項羽為假上将軍。
項羽派人報命懷王,懷王隻好立項羽為上将軍,統領諸将。
靠着兵變,項羽正式上位了,成了北路楚軍的上将軍。
這其實已經相當于造反了,以下克上不是造反是什麼呢?有人說,誰叫宋義不北上救趙呢?活該被殺。
但是,宋義徒留安陽四十六日,這麼長的時間,楚懷王難道不知道嗎?宋義在安陽停留以坐山觀虎鬥,肯定是得到了懷王的認可的,不然懷王一定會派使者責任宋義。
何況,作為一軍之統帥,豈是下屬說殺就殺的?面對這種形同謀反的事情,懷王如果宣布項羽為叛逆,楚國内部立時就會内亂。
為了顧全大局,楚懷王還是任命了項羽為上将軍,繼續北上救趙。
但是,此時項羽的反骨已經暴露無疑,今天敢殺懷王親自任命的上将軍,明天羽翼豐滿的時候就敢殺懷王。
分封天下,是一場集體造反項羽奪得兵權之後,帶兵北上救趙,巨鹿一戰大破秦軍,威震天下,之後順利進入關中。但是在入關之前,項羽發現函谷關已有士兵把守,是劉邦先進入了關中。
項羽因此大怒。
項羽為何會大怒呢?因為按照懷王之約,先入定關中者為王,劉邦先進去了,理應成為關中王,而項羽是後進去的,無法封王。
項羽無法封王,不封王就無法和其他諸侯王平起平坐,隻能回去給楚懷王熊心當臣子,項羽是無法接受的。
在章邯投降之時,項羽就封他為雍王,封地在關中,後來項羽又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卒,就表明項羽不會留在關中。
于是項羽沒過多久便引兵向西,進入鹹陽城大肆燒殺擄掠,掠奪關中财富。
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項羽為啥要這麼做?一是為了複仇,二是為了削弱關中,三是為了收買諸侯軍和北路楚軍。
北路楚軍是楚國的主力軍,由楚懷王熊心和楚國朝廷傾心組建,軍中有大量的楚國貴族和士人,并不屬于項羽的私人軍隊。
項羽放縱士兵燒殺擄掠,目的就是收買部隊,為之後的造反做準備。
此外,項羽還派人給楚懷王遞話,想改變之前的約定,結果懷王硬氣地回了兩個字:如約。
項羽見目的未能得逞,來了一招分封天下,他聯合各路諸侯共同尊懷王為義帝,然後以義帝的名義封王。
所謂分封天下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集體造反,他勾結楚國諸将和列國諸将,驅逐舊主,自立為王。
當時的陳馀看出了這件事的本質,他說,盡王諸将善地,徙故王惡地。也就是說,原本這麼帶兵的将軍把好的地盤自己占到稱王,把原來的王趕到偏僻貧瘠的地方去了。
原來的楚國被一分為四,項羽得了最大的一塊地方,獨得九郡,自封西楚霸王,共敖為臨江王、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
項羽為什麼要分封天下?因為這個天下原本就不是他的,項羽這是在奪取别人的東西,是在造反。
項籍分封前,天下之地,楚地是楚王熊心的、齊地是齊王田巿的、趙地是趙王趙歇的、燕地是燕王韓廣的、韓地是韓王韓成的、魏地是魏王魏豹的、秦地按照懷王之約應該屬于劉邦的,沒有哪塊地是項籍的,通過造反,他才由一個上将軍成為天下最強的王。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項羽就由人人厭惡的小偏将成為了天下最強的諸侯王,之後項羽派人殺了義帝,徹底背上弑君的罪名。
但是,其真實面目就是一個天生反骨的反賊,這種面目被人看清之後遭到了各路諸侯的聯合絞殺,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
項羽死後,劉邦以魯公禮的身份将項羽下葬,魯公,也就是魯地的縣令,這是楚懷王封給項羽的官職。
也就是說,項羽死了之後,劉邦根本不承認項羽的西楚霸王的身份,隻當他是弑君的逆賊。
這是劉邦對項羽最後的鄙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