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面包從來不買,用這個配方和手法,面包柔軟醇香,吃不夠!
有半個月時間沒有做面包了,心裡早就饞了。今天周末,時間充足,抽時間趕緊就做上一盤。
自從接觸烘焙之後,我家就再也沒有買過外賣的面包蛋糕等食品,都是自己做,自己做的材料健康純正,除了酵母之外,再不放任何食品添加劑,而且能保證食品衛生。吃習慣了,外賣的這些産品,吃一口就能吃出來,濃郁的香精等添加劑的味道讓人接受不了了。
很多人覺得做面包很深奧,也真的有很多小夥伴做不好,不是面包不長發、出現塌陷的狀況,就是口感幹澀有問題。我覺得如果酵母沒過期的話,其餘的狀況就是配方或操作問題了。
今天我做了一盤面包,想着明天早上做漢堡吃,就做了漢堡胚的樣子。小面包各個漲發到位,圓鼓鼓的特别的喜人,切開一看,組織發酵等都很到位。
好的面包有一定的材料配比,不是說想咱們做餅一樣,水多點少點都沒問題。面包原則上要有固體材料和液體材料的對比的,細小的差别不大,但不能差得太多。
做面包有一發和二發的方法。道理上講,面包還是經過兩次發酵的才會更好吃,二發的面包比一發的面包相對柔軟,吃起來香味更濃,老化速度相對較慢。但是第二次發酵的時間根據氣溫的不同要掌握好,發過了或沒發都會導緻面包的失敗。所以,對于新手做面包我推薦用一次發酵的方式,畢竟咱們一次也不會做太多,沒等面包老化就吃完了。等完全掌握好一次發酵法做面包,再嘗試二次發酵法。
很多人烤面包會出現塌陷的狀态,這裡有幾個原因,首先可能是面團沒有和到位或和得過度了把面筋導緻斷裂;再有面包在發酵中溫度過低導緻發酵不良就開始烘烤;最後一點是發酵時間過長、過度了,使得酵母後繼無力。所以,在和面和發面的時候都得掌控好力度和時間才好。
還有的小夥伴說自己烤的面包組織過于幹燥,這是個常見的問題,面包組織過幹了就會不好吃了。這一點也是有幾個原因。第一可能是液體的用量添加不足,液體的用量包括牛奶或水以及油、蛋液等;再有就是面包的發酵時間太長了,保濕不夠,水汽散發過多;最後一點可能是在整形的時候手粉用得太多了,我們建議在整形的時候少用或者不用手粉,案闆抹點油操作最好了。
當然我們還會遇到其他的問題,我現在先用我這個二發的面包做例子,來分享一下配方和做法,這個配方特别的好用,屢試不爽,喜歡做面包的可以收藏留用。
材料:面包粉400克,全蛋液100克,牛奶170克,玉米油40克,糖60克,鹽4克,酵母4克,黑芝麻适量。
做法:
1、我用面包機和面,自己家的機器掌握的時間比較順手,我一般就是和面兩個程序共40分鐘。首先向面包桶内放入液體材料:全蛋液,牛奶,玉米油;對角線放入糖和鹽。
2、接着篩入面包粉,中間放入酵母,面包桶放入面包機内,啟動面包機的發面程序,等到和面20分鐘後按動停止,在重新啟動機器,也就是在重新開始和面20分鐘後自動發酵。
3、時間到,面團發酵好。用手指中間戳一個坑,面團不回落塌陷的樣子就好了。
4、取出面團揉勻排氣松弛一下,不用過長的時間,松弛5分鐘就可以。
5、把面團均勻地分成9個小面劑子,滾圓。
6、面包生胚放入烤盤,再次發酵,現在的室溫發酵半小時就已經2倍大了,不要發過了。刷上一層雞蛋液(這個雞蛋液的量沒有在材料表中,另外準備雞蛋加一點點水攪散開用),撒上黑芝麻。
7、烤箱預熱170度,烤盤放中層,上下火烘烤20分鐘,注意觀色,不要色深了即使加蓋錫紙,時間到,取出烤網晾到手溫就可以裝袋保存。盡量不要冷藏保存,會使面包老化不好吃。
小貼士:
曾經有人問過我說做面包用冷水(牛奶)好還是溫水(牛奶)好。這個要看氣溫了,現在是夏天,天氣炎熱,用冷的是最好的,冷水或冷牛奶等能延緩揉搓以及摔打面團時升高的溫度;到了冬季,如果房間的溫度偏低的話,就用加了溫的液體最好,在(35 ~ 40℃)之間最恰當了。氣溫與濕度對做面包影響很大,所以必須看不同的情況來用不同的水溫。
面包做好後可以室溫保存2天,自己做的沒有添加劑,2天吃完就可以。如果做得多了可以冷藏或冷凍保存,吃的時候,把烤箱預熱150度,面包放入烤箱内,噴點霧水,烘烤個5~6分鐘,面包就跟剛出爐的一樣好吃了。
好了,怎麼說還是自己做的面包好吃,喜歡烘焙的小夥伴自己動手試試看,咱們一起交流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