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神舟十四号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
接力中國空間站第三棒
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
中國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出發前陳冬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孩子們說能不能帶我們上去。陳冬說:“沒有票了,給你們留項作業,你們為什麼想上,你們上去之後想幹什麼,回來之後我問問你。”陳冬還開玩笑說:“王亞平回來時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自己到時候就是‘檢查作業的爸爸回來了’”
神舟十四号發射後通過太空直播向我們展現了失重狀态下的生活和工作,當被問到休息時會做些什麼。陳冬說,他會多拍拍地球。
“我凝視地球的時候,地球也在凝視着我,也許我剛好在某個時刻經過了屬于你的天空,我們雖然相隔很遠沒有辦法相擁,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意義上的相逢”
陳冬接受采訪時的發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大家對于外太空的生活和失重環境的另類應對方式充滿了好奇和想象,建築師也對此展開了太空妙想和人類的未來星球生活構想。
閱讀指南
本文共2395字
閱讀全文約需8min
失重/殖民/旅行/科研/能源
01 失重
在地球上,地心引力無處不在,一旦來到太空,人就失去了重力的依托。這對于地球上的我們,是完全新鮮的體驗。克服失重條件,成為宇航員上天必備的第一門課;對失重狀态的猜想和不斷探索,也是人類好奇心的體現。
Weightless Pull
一堵巨大的可滲透牆,懸挂在布魯克林工業城的兩座倉庫建築之間,在風中被無重力地拉動,形成一個動态的體積。這個由繩索和塑料制成的設計,就是設計師對于失重的浪漫實踐。
©CO Architects
圖片來源archdaily官網
設計師尊重空間的力學,不與風抗争,而是與之合作,做到讓空間真正失重:設計從重力場發展到風場,不是被重力拉下,而是被風水平拉。體積是通過吹出從地面上升到周圍建築物高度 80 英尺的水平長塑料而形成的。
©CO Architects
圖片來源archdaily官網
透明絲帶在空中流動,它們從未觸及地面,在微風中留下沙沙沙的回響。
而如果是我們生活中的其他物體失去重力,這個空中的世界,一定會愈加豐富。
HEATHROW AIRPLOT / WEIGHTLESS
如果我們的生活裡失去了重力,所有的物體都将漂向空中。在廣闊而自由的地球上空,他們都将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Luis Callejas, Edgar Mazo, Sebastián Mejia, Alexander Laing
圖片來源LCLA官網
在地球上的失重猜想,總是還有萬有引力的許多現實阻礙,但如果到達了月球這個重力隻有地球1/6的星球,人類的活動空間可能會變得更加靈活有趣。
WOMB
然後我們想象,在未來月球是一個沉思的地方,是避難于地球的星球。在這裡,人們住在泡沫裡,而不是房子裡,從一個地方漂到另一個地方。
©Prapatsorn Sukkaset, Saran Chamroonkul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私密和公共被重新界定,人類生活所需的物品透過這些球體傳輸到内部空間。這個星球也将擁有自己的一個全新生活系統。
©Prapatsorn Sukkaset, Saran Chamroonkul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02 殖民
科幻小說作家與太空探測的支持者經常将月球視為人類從地球進行太空探索後,所必然産生的殖民地區。建築師們也開始通過對3D打印等建造技術的研究,企圖滿足人類的月球殖民居住。
TEST LAB
最常見的技術研發是通過3D打印和自組裝逐步殖民月球。
這些以折紙為基礎的碳纖維結構将在項目的初始階段由宇航員組裝,随着殖民地的建立,有機會進行太空旅遊。
©Monika Lipinska, Laura Nadine Olivier and Inci Lize Ogun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UPSIDE DOWN
設計師認為,人類不斷的星際探索終将迎來人類的殖民大業。在探索檢測階段,将月球作為一個測試地點來收集經驗和資源。
通過不斷研究和開發,居民将遷最終移到火星上的殖民地。
©Ryan Tung Wai Yin, Ho Wing Tsit Teresina, Joshua Ho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OLYMPUS
BIG與ICON合作的Olympus項目是一個可持續的月球栖息地,它将是人類對地外建築的首次嘗試。這個項目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支持,預言月球将成為首個地球以外的可持續地表勘探站點。
©Icon,SEArch ,Bjarke Ingels Group
圖片來源BIG官網
其堅固的結構将提供比金屬或充氣式構造更好的熱能、輻射和微隕石防護。
©Icon,SEArch ,Bjarke Ingels Group
圖片來源BIG官網
從着陸點到栖息地,這些與NASA和SEArch 的協同努力背後有一個共同目标,這也同樣是其他設計者、建造者的共同心願:為人類打造為太空文明。
03 旅行
浩瀚宇宙,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一望無際裡,也會有盡頭嗎?
PLATINUM CITY
在後人類時代裡,地球的有限資源被消耗殆盡,人們把目光看向了遙遠而深邃的太空。一批“後人類時代的月球公民”,踏上了探索第二家園的道路。
©Sean Thomas Allen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這一行為将支持後人類時代的第一個小行星采礦産業的出現,人們也将通過太空旅遊,更加深入了解過去自己眼中的浩瀚星海。
©Sean Thomas Allen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THE AEROSPHERE
另一個項目“大氣層”則是完全專注于太空旅遊,在一個透明的球體上進行為期一天的短期旅行。
©Stephanie Stiers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泡泡是人類的保護罩,當我們向外探索時,泡泡把人吹出,就像曾經在地球上我們吹泡泡那樣。
©Stephanie Stiers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旅遊資源在太空的不斷開發,也是人類對于宇宙空間不斷探索的結果,人類的文明在嘗試向其他星球行進。
04 能源
太空能源長期被認為是地球傳統能源的補給希望,這些能源支持着太空的生命活動,也是太空探索活動不可替代的能源來源。
LOOKING THROUGH THE MOON EYE
月球環形山是月球上特有的地貌現象,利用這裡的地形和能源建立社區,并設計防護罩幫助抵擋小行星,也可以容納觀測望遠鏡,形成觀測站。
©Yiling Chu, Yao Ding, Yan-Fei Jiang, Hui Tian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LUNAR OASIS
月球綠洲是基于一個假設的場景,發生在2110年,人類首次登月140年後。在人類殖民月球的第三次浪潮中,一個綠洲将被創造出來,以回應與建築環境相關的人們的福祉。
©Edward Chew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人類的到來或許也能給另一星球帶來生機和未來。
05 科研
即便未來人類科學技術發現,人類能夠實現星際航行,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至少需要多代人的努力,才能最終達成目标。
MODULPIA
它是一個模塊化的解決方案,設計方便建造和組裝。
該定居點将分階段組織,首先安裝一個工廠,做為模塊化的建造基地。
©Alessandro Giorgi, Cai Feng, Siyuan PanEsteban Analuiza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然後是研究實驗室和研究人員的住所,保障研究人員在這裡的衣食起居和研究所需要的特定環境和空間條件。
©Alessandro Giorgi, Cai Feng, Siyuan PanEsteban Analuiza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MOMENTUM VIRIUM
這一個可以用來調查和開發月球資源而不破壞它們的栖息地。它不是直接建立在月球表面,而是通過電纜拴住它,并圍繞它運行。
©Sergio Bianchi, Jonghak Kim, Simone Fracasso, Alejandro Jorge Velazco Ramirez
圖片來源dezeen官網
人類對太空的熱愛,已經延續了半個多世紀……我們無窮盡的腦洞更是讓“太空”這個主題從方方面面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與夢想。
浩瀚宇宙中還有無限奧秘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去不斷探索,也有無盡的太空設想留給我們無限暢想。
編輯丨魚
視覺丨魚
免責聲明:本文文字和圖片根據網絡資料彙編整理,圖片均已标明來源。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我方删除。本文系編輯團隊原創撰文排版整理,禁止以ZOOdesigner編輯形式随意轉載,授權請留言。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