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彼此情誼深厚的詞語有許多,比如肝膽相照、莫逆之交、情同手足、刎頸之交等等,就廣東話而言,類似的形容詞同樣不少,比如“砂煲兄弟”。
何國禧有歌《沙煲兄弟》,唱道:“砂煲兄弟,同渡生涯,我哋大家冇有計;知心兄弟,嚟到一齊,我哋需要同提攜……”
從歌詞大意不難理解“砂煲兄弟”之意,指共過患難的知己。
當然,這不是“砂煲兄弟”最初的由來。在這句廣東俗語當中,“砂煲”比喻“患難”,之所以有此借喻,尋根究底,因廣東人(部分人)窮困的生活而來。
砂煲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炊具。廣東人煲牛腩、炖豬腳等等少不了砂煲,或者極具廣東特色的砂煲打邊爐,相對于其他粵菜,這些“砂煲菜”無不市井味十足。
“市井味”并非一個貶義詞,卻意味着上不了台面。
在廣東,飲食之上有許多約定成俗的講究,通常情況下,正式的宴席不會出現“砂煲菜”——指連同砂鍋上桌的做法,無關味道,不過認為其烹饪技藝及飲食行為“粗糙”,不宜飨客。雖然“砂煲菜”上不了台面,卻不代表不被喜歡,而“砂煲兄弟”正是來源于此。
舊時,廣州碼頭聚集了三教九流許多人,工人、流浪漢、流動小商販等等,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讨生活。
在那個年代,“搵兩餐晏仔”并不容易,而“吃頓好的”更是大多數窮人最渴望的事情之一,不過這些草根階層限于自身貧窮的原因,即便是“吃頓好的”也難以實現。
人身處逆境之中,更能激發自己的潛能,為了願望的達成,于是乎想出了“合作”的方法——湊錢購買食材,大家一起飽吃一頓。
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鍋慢炖了幾個小時的豬狗肉、牛雜;或者圍着砂鍋打邊爐。
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吹水,好不痛快。
圍鍋而食同時,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人們形容這種同甘共苦的情誼謂之“砂煲兄弟”。
至此,關乎廣東話“砂煲兄弟”的内容其實已經詳盡了,不過為了湊字數,不得不繼續。
倘若以财富的多寡為标準來定義,廣東固然仍有“窮人”和“富人”之分,可是,舊時為窮人發明的諸如砂鍋打邊爐等等,同樣被富人喜歡。廣東人無論富有或貧窮,之于“食物”有且隻有一個态度,那就是“抵”。
所謂“抵”是值得、劃算的意思。假如一份牛下水——即便出于“粗糙”的緣故而上不了台面,能夠帶來有異于其他美食不一樣的味蕾享受,那麼便值得一嘗,至于精緻與否又有什麼關系?廣東人從不會放過任何食物,否則豈不辜負了“什麼都是吃”的稱号?
最後,我願意将點贊的看官大佬視為我的“砂煲兄弟”(不過你們願意與否),所以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吧?
哈哈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