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就像一場夢。前半段還是拎着大箱子趕火車回老家,轉眼就回來了。”每到過年,老公總有這樣的感慨。
春節假期,轉眼即逝。
每年離家的前一天,老公總是會帶着自己和同樣從外地趕回家匆匆相聚的妹妹、妹夫去鎮上吃了家鄉小吃——回郭鎮肉合。
尋
找
年
味
難以割舍的家鄉味道
講述者:@匆匆那年
“如今我對自己的故鄉,像來往匆匆的過客。”伴随着一聲感慨,所有關于家鄉的記憶仿佛一瞬間都回來了……
1
還記得那年,天空飄着雨,鎮上街裡遠近聞名的虎豹肉合店還在放假。七座面包車上的幾個人跳下,幾步小跑進了街上年後剛開門營業的任建國肉合店。
雖說是一家店,其實比檔口大不了多少。僅有的四五張桌前坐滿了人。“檔口”前已被圍得水洩不通。
沒有位置的隻能先站着,争相喊出自己的需求:“先來二斤肉,12個馍。”遞上錢,忙得轉向的老闆娘還不趕着忙收:“先找地兒坐。人多,記不住。”
旁邊髒兮兮的大圓桌,桌面還沒來得收拾。一位衣着光鮮的女士,将大牌包包放在椅子上占座。
“去晚了就沒了,镆是有限的。”回郭鎮肉合的“架子”大,用洋氣點的說法就是很會“饑餓營銷”。每天定量供應、節假日關門休。以至于每年隻能春節那幾天返鄉,初五前就得返程的人,隻能吃閉門羹。
難得今年能休到完整假期的老公和我,還算是幸運的。終于在離家前一天吃到了“家鄉味道”。
2
小燒餅夾蒜汁涼拌豬頭肉,蔬菜輔料會有變化,比如黃瓜、綠豆芽、胡蘿蔔……
燒餅要剛出鍋趁熱吃才行,外殼還堅硬沒回軟,拿到手完整的一個比手掌略小,帶着爐火的溫度。
隻能左手右手右手左手先倒幾下,當手掌發紅、适應了這個略燙的溫度,拿勺子開個口。
特殊的烙餅方式,使得餅皮中空自然形成一個兩面微鼓的容器, 夾了拌好的肉菜,填滿,一口咬下去,才會有那種爽脆變幻的口感。
人多時,店家會将拌好的肉菜整盤端上,由食客自己動手,有的女孩兒給自己的肉合會少夾些肉,多吃一個餅。而平時,由店家夾好的肉合,往往是肉菜填得結結實實,滿得不能再滿的飽足感,兩個就會讓人撐得坐不下。
3
這味道有啥特别的?說不上來。
家鄉鞏義的小吃,回郭鎮肉合、喂莊燴面還比較有名,算不上名吃的更多,新興路的镆加串,還有擀面皮、漿面條、河洛面(饸咯面) 、胡辣湯、水煎包……
但這些都比不得陝西涼皮以及四川麻辣燙的火,出了河南人的圈子顯為人知。
回郭鎮肉合,更是離開了鎮子,當地人對其熱衷度也會差出好大一截。
幾年前,公公婆婆從家鄉不遠萬裡的背去長春一口“ao子”(發音,但不知道怎麼寫),就是那種一隻手拎着費勁、要用兩隻手端的那種平底鋁鍋。
雖說長春的家裡有不粘鍋、有電餅铛,可婆婆更習慣用它烙餅。配合着用烤箱,買來豬頭肉、黃瓜,也鼓搗出那麼一回肉合來,味道也不賴。
可印象中僅那麼一次。在家鄉覺得簡單,幾元錢買一個肉合,配上一碗雞蛋湯。一餐飯10分鐘搞定。在他鄉,卻變成了麻煩。而且,用了西式的烤箱,雖然味道并沒什麼不對,但就是不對。
之前幾次從老家帶去的胡辣湯、漿面條、燴面料包,一樣的“家鄉味兒”卻都被放得過了保質期。
還有誰跟我們一樣?
趕在除夕前回到老家,走親訪友,見面寒喧。約上發小、同學,重走一遍兒時偷跑去被拎耳朵揪回的伊洛河畔、教學樓已被拆了重建的中學校園。
過年餐桌上的吃吃喝喝,還是填不飽這些人的胃。總是要跑出去來碗胡辣湯、兩個肉合。哪管是頂風冒雨……
“如今我對自己的故鄉,4 像來往匆匆的過客。”
過了年,還要起身趕路,再見又是一年。
相見與懷念,再嘗一遍。
那種與家鄉味道難以割舍的情懷,已成為一種儀式。
東亞經貿新聞@全城市民,
發布“尋找長春‘年味’”
活動持續征集中
隻要你願意講,我們洗耳恭聽!
關注“東亞經貿新聞”微信公衆号,
将視頻、照片、文字、音頻等發送給小編,
參與請注明#年味征集#。
迅速反應,及時更新
獲取你身邊的資訊
d
來源丨@匆匆那年
編輯丨露娜
審核丨李壯 姜帥
趕快把你的年味故事發給小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