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評書中人物的武功量級往往與年紀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一個武林高手的年紀越大,那麼他就很可能在武功上下的功夫越深,其江湖閱曆也就越多,這一點在《雍正劍俠圖》裡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年紀逾百的絕代高手不在少數,也正因為《雍正劍俠圖》是典型的寶塔書,所以輩分越高的劍客其武功造詣往往也就會越高。
可是在武俠評書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人老不講筋骨為能”,評書大師單田芳在他的《三俠劍》、《白眉大俠》、《洪武劍俠圖》等評書中就曾多次提到過,這句話出自元代戲曲家楊梓的《不伏老》,曲中寫道:“老将軍,你那時年幼小,跨下神烏馬。腰懸著水磨鞭,弓開得勝,馬到成功。今日年紀高大了,便好道‘老不以筋骨為能'。”
一、“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逆現象一般來說,人一旦上了年紀,氣血就會逐漸衰敗,精力也不如年輕時那麼旺盛了,這便是“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主要原因,可是在有些評書中會出現這句話的逆現象,比如在《三俠劍》中就多次提到聖手昆侖俠盛英不複當年之勇,可是身為大師兄的大頭劍客夏侯商元雖然年紀遠高于勝英,但是他卻仍然保持着巅峰的武功狀态,對照之下不禁讓人懷疑“人老不講筋骨為能”在評書中設定的合理性。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評書《白眉大俠》之中,南俠展昭上了歲數後武功大不如從前,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因為展昭成名後劍法和拳腳上的招式都沒有什麼創新,放在日新月異的武林中,陳舊的武功招式雖然也頗具威力,但是終究有點落伍了;其二、展昭年輕時以巨阙重劍叱咤江湖,上了歲數後展昭氣血不足,他再使用巨阙劍就顯得有點壓手,故此在劍法的威力與靈活度上都大不如從前。
然而,北俠歐陽春上了歲數後卻沒有出現氣血不足的問題,氣血不足導緻武功大減就是“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真實寫照,在《白眉大俠》中歐陽春的武功不但沒有衰減,相反上了歲數的歐陽春武功大增,甚至他以俠客之資有了劍客的實力,這一點可以在閻王寨十陣比輸赢時看得出來,如果三手真人劉道通不用暗器的話,劉道通想赢歐陽春難如登天
二、内功修為的重要性在三魚看來,從《三俠劍》裡的夏侯商元這樣的武林老劍客,到《白眉大俠》中歐陽春這樣江湖老俠客,他們出現“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逆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成名後都精修了内功造詣。
無論是武俠評書還是武俠小說裡,内功練到一定程度後都可以減緩氣血的衰敗,更有甚者可以把内氣功練到返老還童的地步。評書《白眉大俠》裡的白衣神童小劍魔和金庸武俠《天龍八部》裡的天山童姥都是最直觀的例子,通過這兩個頗具代表性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武林高手而言,到了一定年紀後,精修内氣功就是一道坎,躍過去小則可成劍客,大則可成劍仙、劍魔或劍聖。
《天龍八部》裡的無崖子在初遇小和尚虛竹時,他不僅目光銳利,其勁道也是雄渾無匹,可是當他把畢生内功傳給虛竹後,無崖子頓時便失去了精氣神,不久後便氣力漸消而亡故了,可見在金庸武俠中失去内功的支撐,即便是絕頂高手也會油盡燈枯。
在單田芳的武俠評書中,當一個人把内氣功練到爐火純青之時,不僅可以在武功上卓爾不凡,在體質上還可以延年益壽,譬如《白眉大俠》中的老劍仙陶福安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陶福安的百步神拳無影掌可以說獨步武林,百步神拳無影掌其實就是純粹依托精湛的内氣功催動出掌力氣勁而傷人的獨門武功, 内氣功練至化境的陶福安則是這部書中最為長壽的老劍客。
《三俠劍》中的飛天玉虎蔣伯芳是昆侖俠勝英的得力助手,他手中一把亮銀盤龍棍橫掃了蕭金台、蕭玉台、蕭鳳台,可以說蔣伯芳的威名一度曾令五湖三台八大名山裡的各家寨主都聞風喪膽。蔣伯芳的武功卓絕的原因也很直觀,一方面是他拜今古聖人艾蓮池為師學了一身絕藝,另一個方面是因為蔣伯芳年富力強猛如虎。
到了《連環套》中,蔣伯芳的武功就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其整體實力甚至已經不如他的徒侄黃三泰,其主要就是蔣伯芳沒有邁過“年老不講筋骨為能”這道坎,說白了中年以後的蔣伯芳沒有能精進他的内功修為,當年老氣血衰敗之時,他揮舞亮銀盤龍棍就有點氣力不足,這也就影響了他棍法的施展。
《三俠劍》中曾多次交代,聖手昆侖俠勝英年輕時,他的武功處于巅峰狀态時并不次于年富力強的蔣伯芳,隻不過了上了年紀之後勝英失去了“一力降十會”的優勢,雖然刀法和拳腳招式上更上一層樓,但這也不足以彌補因内功修為不足而導緻氣血衰敗的頹勢。
夏侯商元号稱是“鎮三山挾五嶽,趕浪無絲鬼見愁”的大頭劍客,從綽号上看夏侯商元的内氣功就已經登峰造極,他曾在蓮花湖露了一手“口吞鋼膽,噴射打燈”的絕藝,驚得 在場的衆人目瞪口呆,由此可以看出夏侯商元的内功之精純,也正是夏侯商元的内功造詣超凡,所以他的年紀雖然遠大于昆侖俠勝英,但是他的氣血與精力卻遠勝過師弟勝英,自然在武功層面上亦是如此。
三、争名奪利與修身養性大頭劍客夏侯商元的武功遠高過昆侖俠勝英,這與“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規律并不沖突,江湖人練武大緻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把武功純粹看成搏殺技,習武往小了講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欺負,往大了說可以争名奪利甚至揚名立萬;其二是把練武看出一種強身健體的功課,從一定程度上講習武是可以修身養性的。
無論是聖手昆侖俠勝英,還是飛天玉虎蔣伯芳,再或者是南俠展昭,他們雖然都有一顆俠義之心,但是終究在江湖上揚名之後,他們還是困在了是非名利場之中。昆侖俠勝英創辦了十三省總镖局,他又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的總镖頭,從江湖門戶上論他又是未來上三門的總門長,勝英雖然行得正走得端,但是他的精力終究有限,在這層層身份的交織下,他哪還有什麼精力去精進内功修為,勝英從很大程度上是名大壓身難自由。
飛天玉虎蔣伯芳雖然有過二次學藝和三次學藝,但是蔣伯芳此人為人好鬥,他習武多少有點揚名立萬之心,因為在武功上他屬于不服人的主。在《連環套》中,飛天玉虎蔣伯芳已經成了十三省總镖局的強援和後台,他與人比鬥更看重的是誰高誰低而不是誰對誰錯,在《三俠劍》中蔣伯芳用勾挂連環腿踢死冷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他内心對冷雲有好感也想與之交個朋友,可在擂台上他卻用了敗中取勝的狠招,無論是蔣伯芳有心還是無心,總之“敗中取勝”的“勝”字足可以說明蔣伯芳的争強好勝之心。
像夏侯商元這種把武功招式練到頂峰造極之人,或許他們上了年紀之時才發現習武的真谛其實是強身健體,武功不過是把人體的某些能力發揮到極限而已,對于自身的極限有了清晰的認知,這樣也就能窺探到修身延年之妙。有些人把武功被人看成是搏殺技來争名奪利,有些人把武功看成強身健體的極限運動而已,這便是有些人順應“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原因,這也是有些人似乎能逆襲“人老不講筋骨為能”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