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18 11:41:44

“戰鬥民族”是今天中文互聯網世界一種對俄羅斯人的中立稱呼,相比于過去略帶貶損的“老毛子”,“戰鬥民族”一詞所蘊含的情感認知要複雜的多,其中既有國人對俄羅斯人“敢愛敢恨”這種直率性格的贊賞與認同,也暗藏着儒家文化圈内斂性格對斯拉夫民族極端性格的本能性排斥。在這種同時被賦予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的矛盾之下,“戰鬥民族”一詞卻還能被廣泛接受,這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聯網的推波助瀾。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1

各種“戰鬥民族”梗裡,與熊共舞算比較經典的

而事實上,抛去那些對俄羅斯人的誇張理解和标簽化叙事,“戰鬥民族”的稱呼更多地反映出我們認知維度的單一。暴力之外的俄羅斯人還擁有哪些品質?這就需要我們從俄羅斯民族的文化脈絡中探尋“北極熊”的民族特性了。在浩如煙海的著作中抽絲剝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至少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結論,例如暴力并非俄羅斯人唯一的标簽,如果非要為這種多維度的文化用一個詞語來定義的話,也許“極端”才是更加确切的詞彙。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2

俄羅斯風情

一、擁抱天主,璀璨的拜占庭文化

在斯拉夫人翻越喀爾巴阡山抵達東歐平原之後的數百年間,以瓦良格貴族上層和斯拉夫平民下層組成的羅斯民族逐漸成型。這個新興的民族天然帶有北歐人的尚武和冒險精神,同時斯拉夫人忍辱負重又吃苦耐勞的特性也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這些共同構築成了俄羅斯民族的底色。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3

喀爾巴阡山

到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統治時期,處于傳統多神教信仰控制下的羅斯民族迫切需要擁抱先進文明,基于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羅斯人最終選擇了來自拜占庭的基督教。擁抱天主的羅斯人不僅認識了上帝,也學到了拜占庭帝國的專制主義和官僚政治。在漫長的吸收和消化過程之中,基督教(1054年教會分裂後稱為東正教)和專制主義都深深地融入到了俄羅斯民族的血脈之中。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4

拜占庭帝國為俄羅斯帶來宗教,也帶來了文明

自此開始,俄羅斯民族邁上了起步的台階,形成了雜糅斯堪的納維亞和拜占庭的混合文化類型模式,這些來自西方的要素也強化了俄羅斯民族的歐洲認同,這支處于歐洲邊緣的民族後發制人,上帝之子的自我認同以及擴張性等民族性格在不知不覺中便慢慢形成, 成就了民族神聖與野蠻并存的思維方式。

二、砸碎枷鎖,矛盾重重的蒙古文化

然而,與對拜占庭文化的全盤認可不同,俄羅斯人對自身曆史中被蒙古統治的那一段曆史,則表現得矛盾重重。許多俄羅斯曆史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蒙古-鞑靼桎梏時期”,這也反映了俄羅斯民族對“野蠻”蒙古人統治的負面看法。對俄羅斯人而言,這些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者,也是在這一時期,暴戾和東方專制主義融入了俄羅斯民族性格之中。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5

蒙古人的到來對于俄羅斯意味着什麼?

這種想法并不是一種空洞無力的辯解和推脫,從世界史的發展脈絡來看,在蒙古統治的240多年間,俄羅斯人錯過了包括文藝複興、宗教改革在内的歐洲人文主義思潮,喪失了與歐洲并行發展的時機,而且,莫斯科在崛起的同時大量汲取了蒙古社會秩序中的服從習慣與尊卑關系,強化了民族的強權意識。

當然,這些并不是從蒙古人身上學來的全部,俄羅斯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也是在反抗蒙古統治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在從庫裡科沃到烏格拉河漫長的戰争中,俄羅斯民族更加認可了東正教賜予的救世主情節,而那堅韌不拔、敢于犧牲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則在反抗和戰勝殘暴的蒙古統治中逐一得到顯現。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6

蒙古鐵騎

三、步履維艱,模棱兩可的西方文化

俄羅斯擺脫蒙古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都保持着一種舔舐傷口的蟄伏狀态。到了17世紀末,已經取代留裡克家族統治俄國的的羅曼諾夫家族将權柄傳到了彼得一世的手上,這位被後世稱為“大帝”的君主,面對俄國整體的落後和故步自封選擇了向當時更加先進的西方尋找救國的答案。在彼得大帝的不懈推動下,俄羅斯迎來了面向西方的新時代。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7

彼得大帝叩響了塵封已久的歐洲大門

拜占庭文化和蒙古文化中那些已經落後于時代的内容被彼得用先進的西方文明所替代,科學文化等新事物不斷沖擊着保守的俄羅斯大地,一大批進步人士開始探索俄羅斯走向西方的道路,後世無論是把法國大革命思想帶回俄國的“十二月黨人”還是把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發揚光大的列甯,都應當屬于這類人物。

然而不幸的是,彼得一世時代的西方化大多恰恰是用“俄國式”的強硬手段來保證實現的,這不僅再次證明了俄羅斯人性格的極端性,還為後世西歐派和斯拉夫派激烈的争論埋下了伏筆,加劇了俄羅斯民族性格的搖擺不定。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8

列甯在演講

四、命運之結,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俄羅斯人性格中有着與個人自由直接對立的特點,托爾斯泰認為這體現的是一種“蜂群原則”,表現為像蜜蜂依附蜂群一般依賴于集體。古往今來,無數的俄羅斯作家都讴歌過這樣的一種集體主義原則和愛國主義精神,在俄羅斯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将個體命運寄予整體命運之中的情感,在這種熱情之下,他們會将個體的命運托付給某一個人,完全地信任并服從于“他”。這個“他”可以是被俄國農民當作“小爸爸”的曆代沙皇,也可以是那個“接手的是木犁耕種的俄國,而留下的是原子反應堆裝備的俄國”的斯大林。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9

大文豪托爾斯泰,“勿以暴力抗惡”思想的倡導者

除了蜂群原則之外,個體原則也在俄羅斯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毋庸置疑,俄羅斯是盛産英雄的國度,但他同時卻也是一個盛産小人物的國家,對自由的探索更是涵蓋了俄羅斯的每一個曆史時期。

集體與個體是俄羅斯人性格兩重性的體現,而這種兩重性,恰恰也體現了一種極端性。俄國思想家别爾嘉耶夫在其論著《俄羅斯思想》中這樣诠釋俄羅斯人的性格:

“在俄羅斯民族身上可以發現矛盾的特征:專制主義、國家至上和無政府主義、自由放縱;殘忍、暴力和善良、人道;強烈的個性意識和無差别的集體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和救世主思想;恭順盲從和放肆無禮;奴隸式的服從和造反精神。”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10

别爾嘉耶夫

俄羅斯的民族性格就像國徽上的雙頭鷹一樣,不是在一個極端,就是在另一個極端。而關于這種極端之間的對立轉化,則缺乏一個過渡空間和中間環節,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隻需要一瞬間,這就造成了俄國人在這反反複複的跳躍中難以尋找着真正的“俄羅斯精神”,在不同時代都會發出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質問:

“俄羅斯向何處去?”

這個橫跨歐亞的龐大國家一時無法回答。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11

每一代俄羅斯人都在思考“俄羅斯向何處去”

文史君說

極端主義是俄國人的典型性格,這也是我們在對俄羅斯不斷認知的過程中将其稱為“戰鬥民族”的一條文化暗線。不過這就造成了一些問題,例如我們對這種極端性格總是有着片面的理解邏輯,往往對其中的一端予以特别的誇大,卻又表現出好像另一端并不存在的錯覺。尤其是在大衆傳媒發展迅速的今天,中文互聯網世界大量充斥着有選擇性的俄羅斯新聞,以此來滿足大衆的獵奇心理,強化了俄羅斯性格中的冒險主義屬性,塑造出了俄羅斯人等于暴力的刻闆形象,即使這也的确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當我們看到這個民族喜歡訴諸暴力而不講邏輯的一面時,就很難再讓自己意識到這也是誕生了柴可夫斯基、列賓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民族,就是這樣一種錯覺,讓我們忽視了俄羅斯民族性格中将集體與個體有機統一起來的聚合性特色,影響着中國民間對俄羅斯民族的整體認知和判斷。

俄羅斯人以戰鬥民族著稱(俄羅斯人為何被稱作)12

“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俄羅斯人很喜歡用這句話自嘲

俄國詩人丘特切夫曾說過:“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人。”真正要想去認識、理解我們的北方鄰居,走進這些思想家的精神世界是唯一的途徑。俄羅斯文化是當今世界最為矛盾與獨特的文化類型之一,深入了解俄羅斯性格不僅是為了在文化交往中尋找彼此的共同語言,也是在試圖為今天中俄關系穩中向好的新常态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俄】拉夫連季編:《往年紀事》,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俄】别爾嘉耶夫:《俄羅斯的命運》,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俄】克柳切夫斯基:《俄國史教程·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俄】古雷加:《俄羅斯思想及其締造者們》,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榮結:《俄羅斯性格與文化》,《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5年第期。

李英玉:《俄羅斯文化的歐亞屬性分析》,《求是學刊》2010年第期。

邊樂利:《蒙古統治和俄羅斯文化的東方化》,《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年第期。

(作者:浩然文史·張文卓)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