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伴随着人類社會生産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産生、發展并不斷得到完善。
“會計”這兩個字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其中“會”表示總結性盤算,“計”則表示各種零星盤算,兩者相加就代表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核算工作。
(一)會計的産生和發展
會計的産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結繩記事”和“刻契記事”,當時的會計隻是作為生産職能的附帶部分,即把收入、支付的日期和數量等信息記載下來。
由于生産尚未社會化,因此,獨立的會計并未産生,後來随着社會生産力的不斷發展,會計的核算内容逐漸擴展,核算的方法也在不斷完善,這時,會計便逐漸從生産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由專門的人員從事的一項特殊、獨立的職能。
随着社會生産的日益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會計也經曆了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1.早期會計的發展過程2.現代會計的發展進程
(1) 歐洲:1949年,意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的公開出版,使得複式記賬法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推廣,成為現代會計的重要基礎。1853年,英國在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注冊會計師專業團隊“愛丁堡會計師協會”,這标志着會計開始成為一種社會性的專門職業和通用的商業語言。
(2) 我國:20世紀是新舊會計觀念交織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後,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企業會計制度》 《企業會計準則》及《小企業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确立了不斷與國際趨同的現代會計體系。這些會計法律法規為我國融入世界市場、參與跨國經營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從兩個層面認識會計現代企業會計根據服務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通常可以分為管理會計和财務會計兩大分支。
财務會計側重于服務企業外部的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公衆等。
管理會計側重于服務企業内部的使用者,包括企業内部各層次的管理者。
1. 财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聯系财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處于相同的環境中,都在為企業的生産、經營、管理服務,都能夠記錄、計算、分析以及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有助于企業實現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發展目标。
财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源于傳統會計,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企業财務活動的有機整體。它們通過對企業資金的記錄控制、運用,幫助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做出最優決策,合理利用企業資源,并對企業運營效果進行評價、考核。
2.财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别
具體區别 |
财務會計 |
管理會計 |
服務對象 |
與企業有經濟利益的外部個人或團體 |
企業内部管理人員 |
工作重點 |
提供曆史資金信息,面向過去 |
強化前景預測、規劃、決策,面向未來 |
企業會計準則 |
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以及政府有關法律法規 |
不受《企業會計準則》約束,受企業内部控制制度、系統理論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約束 |
時間跨度 |
時間跨度彈性小,編制時間為一年、一季度或一個月 |
時間跨度彈性大,編制時間可為一天,也可為幾年 |
會計主體 |
以整個企業為工作主體 |
以企業内部各層次的責任單位為主體 |
方法及程序 |
隻需運用簡單的算術方法,遵循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 |
方法靈活多樣,工作程序性較差 |
體系完善程度 |
工作具有規範性和統一性,體系相對成熟,形成了通用的會計規範和統一的會計模式 |
缺乏規範性和統一性,體系尚不健全 |
觀念去向 |
不大重視管理過程及其結果對企業職工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
注重管理過程及其結果對企業内部各方面人員在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影響 |
會計是以貨币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1.企業的會計工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财務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反映企業的财務會計的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2.會計人員主要負責管賬(或進行賬務處理),保管除了庫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以外的所有賬簿如明細分類賬、總賬等。一般情況下,小規模企業隻設置明細分類賬、總賬;規模較大的企業還會設置輔助賬簿,包括成本明細賬、費用明細賬、固定資産明細賬等賬簿。
二、用對準則做好賬(一)會計法律知多少我國目前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主體的比較完整的會計法律體系,主要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會計法規等。
1. 會計法律會計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目前,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兩部會計法律。
2. 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行政法規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由國務院制定并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拟定并經國務院批準發布的法律規範,如《企業财務會計報告條例》和《總會計師條例》 。
3. 會計部門規章制度會計部門規章是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由國家主管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關部委,在本部門的權限範圍内制定的法律規範,包括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會計監督制度、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及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等。
4. 地方性會計法規地方性會計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在同憲法、會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布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規範性文件。
此外,實行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的範圍内可制定會計規範文件。
【行家點撥】
在會計法律體系中,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制度、地方性會計法規的法律效力是依次減弱的,會計部門規章制度和地方性行政會計法規的法律地位低于會計法律和會計行政法規。
(二)選擇适用的會計準則1.《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基本準則、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和解釋公告等。《企業會計準則》明确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2.《小企業會計準則》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發布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内容包括總則、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以及利潤分配、外币業務、财務報表、附則等内容。
3.《政府會計制度》為了适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财務報告改革需要,規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 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如高等學校、中小學校、科學研究所、公立醫院等。
4.【思考】小型企業适用什麼準則?符合條件的各行業的小型企業,可以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也可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型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該準則中未作規範的,可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型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型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後,應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緻不符合小型企業規模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後,應在次年1月1日開始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提示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可以用《企業會計準則》彌補不足,但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就不能再同時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
【提示2】企業規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小型企業發行股票或債券,或轉型為大中型企業後,均需要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三、找準自己的定位(一)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大中型企業應設置總會計師、會計主管、出納、固定資産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收入核算、利潤核算、稽核等崗位,不同會計崗位的會計工作人員要履行不同的職責。
【注意】在會計工作崗位中,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是出納人員不能兼任稽核。同時在設置會計崗位時,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型,都應設有一個出納、一個會計。
(二)會計人員有權限,要回避1.會計人員的權限會計人員按照職責規範做事,在完成本職工作後,有權對本單位的會計事項進行監督檢查。會計人員的權限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會計人員有權要求企業相關部門及人員嚴格執行國家批準的計劃和預算,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紀律和财務制度等。
(2) 會計人員有權參與本企業的編制計劃、制定定額以及簽訂經濟合同的活動,有權參加有關生産和經營的管理會議。
(3) 會計人員有權監督并檢查本單位相關部門的财務收支、資金使用情況和财産、财務的保管、收發、計量和驗收。
(4) 會計人員有權對本企業各部門進行會計監督。
2. 會計人員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執法的公正性,對可能影響其公正性的執法或者執法人員實行職務回避和業務回避的一種制度。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會計人員回避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點:
(1) 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2)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3) 存在夫妻關系、直系血緣關系、三代以内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等親屬關系時需要回避。
(三)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