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彙。
昨天,人社部帶來了一個消息。根據人社部2020年監測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1%,男性占比高于女性。
新生代農民工中男性占比為66.3%,就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大幅提高。
當我看到這條消息的第一反應是:趕緊去搜一下新生代農民工是什麼意思。
于是我在百科中找到了這樣描述的句子。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在1980年及之後出生的,進城從事非農業生産6個月及以上的,常住地在城市,戶籍地在鄉村的勞動力,是新時代的産業工人。
他們雖然生長在鄉村,但許多90後新生代農民工,很早就步入社會,畢業後就進城參加工作,基本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産,對鄉村也不像父輩那般依戀。他們渴望融入城市,并為之揮灑汗水。他們努力想變得和城市裡的同齡人一樣,但受到經濟收入、文化程度等種種因素制約,城市對于他們來說依然沒有歸屬感。
看到這裡,我差點哭了出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來自己竟然是這麼慘兮兮的嗎?我自己差點都沒有發現呢。
現如今,把IT碼農也劃分到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真不知道是新生代農民工的福氣,還是IT碼農們的福氣。
這就像一個班裡一大群人,原先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被稱為差等生;結果到了今天,班裡的三好學生也被稱為差等生了,真不知道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的福分,還是三好學生的福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至少可以擡高差等生的平均水平,看起來也算是功德一件。
但問題是,如果程序員等于農民工的話,那農民工等于什麼?
01新生代農民工,就不是農民工了嗎?
新生代農民工,跟農民工有啥區别?
這個問題顯然不是那麼好回答的,因為建築工人是農民工、程序員也是農民工,他們之間唯一的區别,可能就是年齡不同。一個是新生代,一個是農民工。
同事小花告訴我說:“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還沒韭菜好聽。”給我樂得差點把午飯吐出來。
根據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城鎮私營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分崗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來看,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是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也是程序員最為集中的行業。在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中,平均工資分别為85301元和161352元。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程序員幾乎是高收入的代名詞,怎麼着就和農民工扯上關系了呢?
在我們的過往印象中,農民工是低收入的代表,是苦累還沒錢賺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佼佼者,但是在今天,程序員被歸類為新生代農民工,這背後到底釋放了啥信号?
1.拉低城鄉差距
城鄉之間的距離不是一點半點,此次把程序員歸類到農民工群體,一來可以提振農民工群體的平均水平,二來可以為農民工正名,農民工不再是過去低端工作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代表,農民工裡也有高學曆、高技能、高素質的程序員人才。
2.農民工依然是戶籍下的産物
農民工之所以是農民工,更大的原因是因為農民工是來自鄉村、鄉鎮,雖然在今天戶籍已然沒有了農村和城鎮之分,但大量的人口遷徙,農村人到城市裡謀發展,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某種意義上,這依然是一種捎帶歧視的稱謂。
盡管我不是很喜歡農民工這個詞彙,但相比之下,把程序員歸類為農民工,可能更令我不适。
02農民工不是程序員程序員是很辛苦,996起來可能農民工都追不上。但程序員的辛苦顯然有着極其強大的回報做支撐,相比之下,農民工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
農民工沒有社保,農民工沒有住房公積金,農民工也沒有每月好幾萬的薪資,幹着苦力活,和程序員相比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
很多人都想成為程序員,很多人都不是程序員,但很多人都是農民工。
根據程序員薪資調查報告來看,年薪在5-10萬的程序員占比為19.4%,年薪在10-15萬的程序員占比為21.6%,年薪在15-20萬的程序員占比為15.8%,年薪在20-25萬的程序員占比為10.4%,年薪在25-30 萬的程序員占比為 7.6%。
而農民工呢?根據智妍咨詢的數據來看:
我國農民工人數增速逐年放緩,農民工月均工資持續上漲,且增速大于農民工人數增速。2018年我國農民工月均工資3721元,同比增長6.77%。2019年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比上年增長6.5%。
相比較程序員而言,農民工這一群體涉及的行業廣、人數多,自然平均薪資難以和程序員的上萬月均薪資相比,其差距同樣也是巨大。
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多數農民工從事着勞動密集型工作,沒有社保等老年保障,這意味着等到農民工群體步入老年,對後代的依賴性也就更大。
而程序員不同,互聯網大廠的福利好、工資待遇高,社保五險一金也齊全,相比較一般農民工,幾乎是一個天,一個地,不可同日而語。
按照固有的标準來看,程序員應當屬于中産階級,而農民工則屬于貧困和一般家庭收入線。
這兩個群體的巨大差異,不是一個新生代就可以區分開來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程序員如今龐大的人群,也慢慢趨于同質化、人數越來越多,就業面越來越廣,在這樣的情況下,程序員被歸為新生代農民工,倒也情有可原。
可問題的關鍵是,職業應該被如此分類嗎?這會變相加劇職業歧視嗎?這與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的原則相悖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戲谑可以,但要有度;歸類可以,但要合理。
差等生和優等生,都是一個班裡的學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好的必然是少的,但少的,卻不一定就是好的。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