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

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4 06:13:33

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不少同行,是未曾花點時間去梳理一些教育的基本概念的,常常是似是而非,或者混淆内涵有次聽經驗分享,校長一會兒說“我們義務教育怎樣怎樣”,一會兒又變成了“我們基礎教育怎樣怎樣”,一會兒又蹦出來“我們小學教育怎樣怎樣”,聽得是雲裡霧裡,不得要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基礎教育)1

素質教育平台登錄入口

不少同行,是未曾花點時間去梳理一些教育的基本概念的,常常是似是而非,或者混淆内涵。有次聽經驗分享,校長一會兒說“我們義務教育怎樣怎樣”,一會兒又變成了“我們基礎教育怎樣怎樣”,一會兒又蹦出來“我們小學教育怎樣怎樣”,聽得是雲裡霧裡,不得要領。

理清概念,是認識與推進教育的前提,馬虎不得。

何謂基礎教育?從時間點上看,初中以下的教育都應包括其中;從組成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甚至是社區教育。何謂義務教育?這個有着嚴格的界定,無需贅述。因此,義務教育屬于基礎教育,但基礎教育不僅僅指義務教育,更不會局限在小學教育時間範圍内。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基礎教育。用小學教育指代基礎教育,就是大包大攬,就是忽略教育的綜合性與社會性。定位不準,不清楚自己何可為何不可為,教育行動就很難聚焦,教育責任就很難明晰。

基礎教育,顧名思義,是打基礎的教育。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教育不紮實牢靠,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成人教育的作用也失去了根基。

顧明遠先生認為,基礎教育要為人生夯實三個基礎,即身心健康的基礎,終身學習的基礎,進入社會的基礎。我深以為然。作為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清醒,這裡指的是“基礎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更不是“小學教育”。這三個基礎,是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家庭和學校有着共同的責任;另一方面,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需要共同發力。

作為家長,我們習慣于把責任推給學校,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家庭隻需要配合即可;作為老師,我們有時候又抱怨家長,認為孩子基礎習慣沒有養成,教育和改變的壓力山大。圍繞“基礎”,推诿不斷。

這就牽涉出另外一個問題,關于基礎,哪一方或哪一個階段的影響力更大?換句話說,誰的責任更大?

對此,我倒是有個粗淺的認識。這個認識,與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密切相關。

三歲之前,毫無疑問,家庭對“基礎”負全責,至少要對“身心健康”負全責,對“進入社會”負半責,對“終身學習”負有一定責任。源于漢代的“丁憂”,可不是拍腦袋決定的,一千多年一直傳承,内中流淌着傳統文化的精髓。父母去世,守孝三年,至少要25個月,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解讀,就是我們三歲之前缺乏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全靠父母撫養撫育,為人生奠基。“丁憂”就是一種“制度”上的補償。同時,儒家文化又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也是相互的,有一定條件的。生命的前三年,夯實基礎,父母責無旁貸。

學前教育在三個基礎的責任承擔上,有一定的變化。但有一點是确定的,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要負有相對同等的責任,而且家庭教育還是要多那麼一點點。學前教育的另外一個稱謂,就是“托兒所”,是托人照顧孩子的地方。學前教育也不是非讀不可的,不上幼兒園并不違法,父母有餘力和能力,完全可以自己來。但是,幼兒園畢竟是比家大一點的地方,畢竟有不少同齡孩子在一起吃住玩樂,畢竟還要通過一些遊戲和活動完成簡單的“啟蒙”。因此,對孩子“終身學習”和“進入社會”這兩個基礎負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當然,隻要孩子在群體之中,隻要生活在幼兒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是責無旁貸的。

到了小學,“學習”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任務,盡管開展“學習”的方式不盡相同。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這個階段的孩子,橫跨了認知發展的三大階段,即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思維的品質在發生着根本上的變化。小學是擴大了的幼兒園,規則與紀律的要求多了,同伴的影響多了,而且孩子對成人的權威認同,也開始明顯轉移——從父母轉向了小學教師。種種變化,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基礎”的責任權重,也因此發生了一些變化。顯然,在學習引領上,小學教育更專業,家庭隻能是輔助和監督。讓家長輔導或者預先批改孩子的作業,是沒有任何道理的,若有,就是小學教師責任的推卸;甚少聽聞初中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因為這根本就不現實嘛。但家長也要承擔一定的“督促”責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家庭學習習慣。認識學習,參與學習,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基,恐怕這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孩子在小學的人際交往頻度與深度都與日俱增,同學關系,與教師關系,與班級關系,與學校關系等縱橫交織。在處理與協調各種複雜的關系中,孩子開始從關注自我到關注他人。這個階段,家長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家長的示範引領,與學校教育态度的一緻性等,均影響着孩子“社會化”的水平。至于“身心健康”,家庭與學校同等重要,唯一的區别,是學校可以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場景,并進行更加專業化的引領。

以此類推,初中教育在打好“三個基礎”方面的作用與價值,也會随着年齡、認知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個時候的孩子,基本上已經或者将要進入“青黃不接期”,有成長的自覺,有獨立的需求,有交往與歸屬的需要,當然,叛逆也會如期而至。對孩子而言,學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影響深遠得多。民主寬容的親子關系,是維系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幫助孩子了解自己身心的變化,培養其自我統一感,掌握必要的身心調整方法策略,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就是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掌握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讓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發生,是初中教育的另外一項“基礎性”工程。不過,由于知識鍊和知識體系下移嚴重,那些小學教育中學習的失敗者,很難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學習也就成了雙刃劍,學習失敗,有可能會橫向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人際關系。特别值得關注的是,初中階段,這三大“基礎工程”内在之間的連接,從來沒有如此的緊密和相互依存,大有“榮辱與共同生共死”之勢。

啰嗦這麼多,而且純粹是一大堆感性判斷,目的在于,我們必須明确,基礎教育的各方,對孩子“基礎”的貢獻率,是随孩子的年齡、認知發展變化而變化的。任何一方,都必須清楚自己在基礎教育中的定位和使命,不越權,不推脫,各盡其責各盡其能,才能攜手夯實孩子生命生長的“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