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姑父是父還是夫

姑父是父還是夫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02 16:54:31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都秉承着“親疏有别”的傳統觀念來對待不同的人和事。對于親近的人,我們自然更願意在他們面前展現出最真實的一面;而面對疏遠的人則戴着一張面具。

這就是因為在親人面前,我們能夠更加地放得開,不會那麼拘束,而在外人面前則要保持低調。中國家庭中的倫理大綱就是社會規則中的雛形,是它奠定了自古以來國人“親疏有别”的社交基礎。

這些倫理常态就體現在對旁人的稱呼之上,面對外人我們一般禮貌地稱為“先生或女士”,年長的也有相應的稱呼。然而如果是親戚,那稱呼會因為親疏有别也不同,這是中國流傳下來的傳統理念。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1

親疏之分

從古至今有家庭就會有倫理,也會有人情來往。在人際交往當中,遵循的便是“親疏”之間的關系。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涉及家庭的方方面面更是堪稱一本教科書。

儒家學說裡提到過,尊卑長幼要有序,社會才能和諧發展。所謂的“尊老愛幼”更被譽為中華的傳統美德,而“目無尊長”則被視為沒有教養。這些觀念正是“親疏有别”的重要體現。

古代社會以“父”為綱,因此在家中要論“親疏”一般會以父親這邊的家庭為主導,其次才到母親那邊的家庭。所謂的“親戚”就是這個道理,父系家族稱為“親”,母系家族稱為“戚”。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2

這兩者之間的親疏等級一下子就出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家中對親戚之間的稱呼也會因為血緣親疏的不同而有所區别。就拿“姑父”和“姨夫”這兩個稱謂來說,雖然輩分上是平等的,但遠近卻不一樣。

首先“父”和“夫”雖然讀音差不多,但内涵卻是有親疏之分的。我們都知道姑父是爸爸妹妹的丈夫,而姨夫是媽媽姊妹的丈夫。

按照孔子“三綱五常”中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理論,姑父屬于父親這邊的親戚,在血緣上與自己要更為親近一點,因此被稱為“父”。而“父”在古代還被用于對品行高潔的年長男子的稱謂。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3

而作為母親這邊的親戚“姨夫”相對來說自然沒那麼親近,因此地位要稍遜一些,所以隻能以“夫”來區分。但随着社會的發展,不管是哪一方的親戚,都是一家人,反而沒那麼生份了。

血親姻親

我們家庭中的親緣關系都是依據血緣的親疏來界定的,在家族的系統當中分為血親和姻親兩大類,血親就是所謂的宗親和外親,而姻親是通過締結婚約的方式而成為親人的關系,兩家彼此是沒有血緣關系的。

就比如你和父母是血親,但你父親的家庭與你母親的家庭則是姻親。兩個家庭通過婚姻鍊接到一起。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4

因此相比之下,你父親這邊的家庭倒是更為親近一點,不僅是因為你常年生活在這邊,而且還有個重要的原因。

那要涉及到中國的嫁娶問題,母親是嫁給父親的,從古至今隻要嫁入就相當于你母親已經成為父親家族體系的一員,死後立的牌位也在父親這邊的家庭。

而你出生之後,不僅跟随父姓,且也是入父親的族譜而不是母親那邊的族譜,因此不僅在血緣關系上,還是倫理道德上都拉近了你與父親這邊親近的關系。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5

中國人很注重血緣關系的傳承,這從古代宮廷的規矩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有血緣就意味着是一家人,因此古代帝王多見于将帝位傳給兒子、侄子的,沒見過傳給外甥的。

特殊案例我們就不提,在大範圍内都是這樣。像清朝時期同治死前沒有留下子嗣,隻能傳給他的堂兄弟光緒,後來又傳給溥儀。這都是在自己血緣關系上傳遞的,是一種大家都默認的方式。

就連晚清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後都從沒想過要讓自己家的人來當皇帝,而是在愛新覺羅氏中進行選拔繼承人,這就是一種親疏觀念的傳統思想。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6

像女皇帝武則天也一樣,起初她就想将皇位傳給武氏,而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因為在她心裡娘家人才是最親的,但他的兒子卻認為李氏才是自己的宗親,所以母子倆在此上面生出了嫌隙。

後來有人點醒武則天,如果你傳位于兒子,那麼百年之後廟堂上便可受人叩拜。如果傳位于侄子,從未見過侄子來叩拜姑母的。

那時因為武則天嫁給了李家,牌位就不得再入武氏的祠堂。正是因為這個點醒,最終她将皇位還給了李唐。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7

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親疏有别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國人的思想中了。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也提到過“差序格局”,他将親緣關系比喻為水上的漣漪。

越靠近中心點的漣漪圈子就越小,在家庭裡每個人都是那個中心點,那麼“漣漪”就是你的旁系血親。

演變之路

那麼這樣的親疏關系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在古代戰亂繁多的時代裡,單靠一個家庭的力量實在很弱小,因此需要團結一個大家族才能對抗外界的力量。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8

在魏晉南北朝到唐朝這段曆史進程中,有七個大家族就是趁着亂世的當頭而崛起的,他們就是“崔、盧、鄭、王、李”。

就比如隋末唐初的隴西李氏,在叛亂以前就已經是當地有名的世家大族。當年李淵崛起的時候依靠的也不僅是自己的力量,而是整個李氏家族的。因此當大唐建立之後,李氏的旁系也都得到了封賞。

正是這種“父系親屬”身份的象征讓他們獲得了榮譽,因此在古代血緣的親疏不僅是一種身份屬性,還跟地位、财富和權益分配有很大的關系。

姑父是父還是夫(為什麼姑父是父親的父)9

這些龐大家族體系的形成最後構建了父權社會的基礎,還形成了“國家管法治,家族管德治”的威望體系,使得社會得以穩步的發展。後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概念的沉澱,最後演變稱為親疏的觀念。

除此之外,親疏關系還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儒家學說将社會關系分為三大類:上下輩、同輩和男女關系。并以此确定了孝、悌和男女有别的三大道德标準。

所謂的尊老愛幼、長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才能使得家庭和睦。而親屬有别才不會亂了綱常,不會失了倫理。這樣有條不紊的親疏遠近關系才能締造出“家和萬事興”的現象,不然倫理不再談何興旺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