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代表的究竟是什麼了?我想除了漢字,沒有其它什麼比它還有代表性了!畢竟從一開始的甲骨文,到象形、金文、小篆、再到現在的白話文,每種字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象征,字與字之間的轉變也代表着文化的進步與繁榮。所以漢字至于我們不單單是一個巨像,而是代表我們中華 曆史。
然而100多年前的五四運動期間,很多人卻喊起了“漢字不滅,中華必滅”口号,這在當時真的是平地一聲雷啊,好多知識分子因為這個時間争相鬥毆,大打出手。
一九二八年的二月份,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這份文件的意思就是說要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當時瞿秋白表示了明确的反對并于次年二月份拟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一九三零年春季正式出版,但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于是同年九月份,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但是當時來參加這個會議的人大多是北方人,并不能很典型的代表全中國人,而且當時在會議上還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紛争,那就是廢除現有的漢字。但當時的确有很多人支持拉丁化新文字。胡愈在撰寫《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模範》時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化方案的最早創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開山老祖。單就這—件事,就讓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掉他。”
當時的支持者可不止胡愈,就連魯迅都認為:這回的(拉丁化)新文字卻簡易得遠了,又是根據于現實生活的,容易學,有用,可以用這對大家說話,明白道理,學得技藝,這才是勞苦大衆自己的東西,首先的唯一活路。”
但是當時趙元任提出了反對意見,作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的他認為将漢字拼音字母化後,後期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麻煩。趙元任可不是那種百無一用的書生,他不僅擅長語言學、文學,對于理學類的同樣很擅長。他教過物理學、數學、中國語言等課程,教課範圍寬到令人瞠目結舌。不過這也從側面表現了他的能力有多強,另外趙元任還精通很多語言,包括但不限于英、德、法、日、古希臘、等多國外語,甚至全國各地方言都能說得非常地道。
當時趙元任為了打消大家對于漢字拼音字母化的想法,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内容加标題一共96個字,可是全文卻隻有一個讀音。文章标題叫《施氏食獅史》,全部讀音都是“shi”,文章内容是“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适市視獅。十時,适十獅适市。是時,适施氏适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适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相信要是用拼音來表達,那麼這整篇文章就沒人看的懂了,畢竟全篇都是“shi”,但是我們在用漢字表達時,卻可以完美的表達這篇文章的意思。也許這就是漢字的魅力之處,而且很多漢字本身就蘊含着意境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