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11:30:46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寫在前面的話

三字經作為傳統教育的啟蒙讀物,在介紹完有關數字的一些常識之後,要孩子們進一步學習的話,當然離不開讀書,所以三字經接下來給我們介紹了典籍,告訴我們都要去讀哪些書。這其中包括了“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四部最重要的典籍,它包括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前兩部《論語》和《孟子》。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整部書始終貫穿了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仁”。《三字經》用了12個字來講《論語》,“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說的是《論語》這部書,一共有20篇,由很多弟子一起記錄下非常有教益的語言。《論語》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于哲學、經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春秋後期魯國人。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講過關于孔子的小故事,比如“仲尼師項橐”。也講過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在《論語》這部書中也有非常多的小故事,等到我們專題講到這部書的時候,會向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今天我們講一個“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小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如此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樣對待别人。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時要象會見貴賓一樣莊重,使喚百姓就像承當重大祭祀一樣嚴肅。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别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發牢騷。”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孔子的這句話揭曉了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堅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原則,千萬不要将己所不欲施于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論語中還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内容,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在今天看來,《論語》教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一種人生的智慧,一種人生的态度。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孟子》

《孟子》也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全書一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治國思想,政治策略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三字經》中說“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可見孟子學說的出發點是性善論,主張德治。關于孟子我們之前講過他的母親教導他的故事“孟母三遷”和“孟母斷機”。孟子是戰國時鄒國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孟子曾經想投身于政治活動,周遊列國,遍訪國君,但他的學說不怎麼符合當時國君的需要,因此不被重視。孟子有一句話,經常被我們引用“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是最寶貴的,江山社稷是第二位,國君是最不重要的。大家看看這樣的思想在百家争鳴的戰國時代必然不會受到國君的青睐。但孟子倡導仁政、愛民的治國理念是非常先進的,而且在先秦諸子裡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思想。在家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是孟子與齊宣王非常精彩的談話,可以看出孟子的智慧和理念。

孟子與齊宣王

有一天,孟子去勸說齊宣王施行仁政,但是齊宣王打心裡不願意,他就對孟子說,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意思是說我有毛病,我很好色,實行不了仁政。孟子回答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也沒什麼啊,誰不愛自己的女人呢?假如國王能夠把自己好色之心推廣開來,能夠使普天下的女人都有一個歸宿,這不就仁政了嗎?

這個齊宣王一想,又說,寡人有疾,寡人好貨,意思是我還有個毛病,我比較好财,我也實行不了仁政。孟子說,好财有什麼不好,誰不喜歡财物呢?您如果能和百姓分享财物,這不就是實行仁政了嗎?

齊宣王又說,我還喜歡音樂,孟子說,如果大王能夠喜歡音樂,那麼齊國就有希望了啊。齊宣王又說“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就是我不是喜歡先王高雅的廟堂音樂,我喜歡的是流行音樂。孟子說“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你一個人享受音樂快樂呢,還是與别的人一起享受音樂快樂呢,哪種快樂?國王回答是“不若與人”,那當然不如和别人一起快樂啦。孟子又問了“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孰樂?”與少一點的人一起享受音樂快樂,還是與多一點的人一起享受音樂快樂,這兩種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國王一看,已經被孟子套進去了,隻能回答“不若與衆”,那肯定是跟人多的一起快樂了。孟子說,大王既然能這麼想齊國不是就有希望了嗎?

大家看,孟子是多麼會誘導人,會說服人。但是我們也隻能很悲哀地看到,他最終也沒有能夠說服齊宣王。齊宣王依然好色,依然好貨,依然好世俗之樂,沒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仁政來。

怎樣對待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

《論語》和《孟子》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了,下期我們将給大家介紹四書的另外兩部《中庸》和《大學》,敬請期待,我們不見不散哦。

往期文章:

常識解讀|九族十義十幹十二支|都有什麼?

七情,人的七種感情,他們都是什麼?

三字經中的六谷,六畜,六藝,都指的是什麼呢?

三字經中的五嶽、五色、五味、五臭分别都是什麼呢?

《三字經》--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更多内容請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國學童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