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宋仲淹全詩?漁家傲秋 思,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漁家傲宋仲淹全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漁家傲
秋 思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自慶曆元年至慶曆三年(1041--1043)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統率軍隊,抵禦西夏的侵擾時寫下了這首詞。據宋代魏泰《東軒筆錄》載:“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阕,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這首詞是詞人守邊生活經曆的形象的寫照,通過對邊塞荒涼景色的描寫,及将士們久戍邊塞的沉重心情的描繪,表現了詞人平息西夏侵擾,鞏固邊疆的強烈願望及功業未成年華流逝的心情,同時也表現了詞人對久駐邊地懷念家鄉的将士們的同情。
詞的上片寫邊塞風光,景中有情。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統領上阕,是總寫,點明邊塞的秋天風景荒涼,天氣寒冷與内地不同。以下具體地寫出了邊塞風光的特色。“衡陽雁去無留意”是寫邊塞景色荒涼。“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全句的意思是:隻見大雁不停地向衡陽方向飛去,對邊塞孤城卻毫無留戀之意。“意”字寫出人對雁不停留在邊塞孤城的猜度。雁尚且如此,何況人呢! 暗示出将士們思鄉懷親的感情。“四面邊聲連角起”是寫邊塞的聲音于内地不同。“四面”是邊聲處處皆是的意思。邊塞的風聲、雨聲、人喊、馬嘶等伴随着軍營的号角聲一道發出來。邊聲的凄涼,角聲的悲壯将邊塞時刻防備敵人的緊迫氣氛渲染出來。“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是寫邊塞戒備森嚴的情景,在層巒疊嶂之中,一座城門緊閉的孤城,于煙霧直上,落日西斜之中。極寫邊塞荒涼的景象,并表露出緊張的局勢,大有戰争一觸即發之勢。
下片以抒情為主,情中有景。
将士們久戍邊塞不得返鄉,在塞下聽到的是“四面邊聲”,看到的是千嶂落日,所處的是緊閉的孤城,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隻好借酒消愁以慰思懷,“濁酒一杯家萬裡”但一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裡的愁思呢!“一杯”和“萬裡”形成強烈的對照,寫出酒無力消愁,“濁酒”質量不高,酒力甚弱,也暗示邊境軍營生活的艱苦。“家萬裡”寫離家之遠,思鄉之甚,返鄉之難。反映出作者的思鄉之情及對将士們的體貼。但不能因思鄉而忘憂國,接着作者筆鋒一轉“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示還沒有象窦憲那樣,打敗了匈奴勒石紀功,勝利後班師回朝,所以,還沒有做回家的打算。詞人在這裡寫出了邊防将士們的以國事為重保衛邊疆的高度的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詞人對宋朝“安内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及功業未就、壯志未酬的憤懑心情。“羌管悠悠霜滿地”是寫夜到邊塞的情景。當月夜來臨,大地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下了霜一樣,耳邊不時傳來悠悠的羌笛聲。“羌笛悠悠”寫出了邊塞地處于漢族與羌族交接之處,笛聲來自西夏軍營或屬地,這就将邊境不甯,民族之間不睦,戰争随時有發生的可能的情勢描繪出來。“霜滿地”則創造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鄉的意境。“人不寐”則寫出,将士們憂國之不甯,思鄉之久遠的心境。“将軍白岌征夫淚”抒寫出詞人對将士們的同情,将軍們因戍邊多年但未能報國逐敵,邊境仍不安甯,壯志未酬而“白了少年頭”。征夫們亦因久戍之苦,返鄉無期,思念家鄉而痛哭落淚,結句極言戍邊之苦是篇末點題之筆。
這首詞采取情景分寫的手法,以景物描寫襯托人物的心情,景是賓,情是主,深刻地展示出戍邊将士的内心世界。在抒寫将士們戍邊之苦與思鄉之甚的矛盾心情時,寫出了将士以國事為重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是值得稱贊的。全詞境界蒼茫遼闊,抒情凝重深沉,是宋詞豪放派的先導。
2022年7月28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