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新出的日劇,很多人看得義憤填膺,想沖進屏幕打人...
在豆瓣上,它高達8.9分,人們給出的評價都是這樣的:
太現實了,導緻看不下去!
隻想跟女主說:離婚吧,撫養權也不要了...
恨不能把她的丈夫、婆婆、孩子捆一塊兒,一把火燒了...
劇中讓人憋屈的情節,來自一個家庭主婦的日常:《坡道上的家》
2018年,日本東京。
裡沙子,是個全職媽媽。
她很能幹,一手帶大3歲女兒,還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煮得一手好菜,性情又溫順,是衆人眼中的賢妻良母...
有一天,一封從法院寄來的信,打破了裡沙子平靜的生活...
原來,她被抽中作為候補的國民陪審員,要參與審理一樁刑事案件。
2009年,日本開始實施陪審員制度,即從選民中随機抽取6名陪審員。擔任陪審員是一種公民義務,不得無故缺席。
即使是候補,也得每天出席,裡沙子隻好每天将女兒送去婆家,再趕往法庭聆訊...
巧的是,案件的被告,也是一位全職媽媽,卻犯下了嚴重的罪行:将8個月大的女兒,溺死在浴缸裡。
案件轟動一時,殺人動機,衆說紛纭...
有人說:因為她沒有母乳,孩子晚上哭得厲害,育兒不順,導緻她對女兒産生怨恨,希望孩子從世界上消失...
還有人說:因為丈夫忙于工作,很少幫忙帶孩子,女人筋疲力盡,患上了産後抑郁,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剛開始,裡沙子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這個女人太狠心了,再怎麼不順心,也不該拿孩子出氣,根本沒有母性!
可随着審理的一步步推進,她逐漸發現,被告所經曆的種種,似曾相識,仿佛跟自己的人生産生了重疊…
而每天參與案件審理,令她無法兼顧家庭,與丈夫之間的矛盾一點點暴露出來…
日劇《坡道上的家》,由以“大尺度、毀三觀、暗黑”著稱的wowow電視台出品,4月底開播,共6集,目前更新至第3集,豆瓣8.9分...
改編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角田光代,被譽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總是真實寫出現代女性的切身問題,比如小說《第八日的蟬》《紙之月》等,都被改編成影視劇,收獲了良好口碑。
這部《坡道上的家》以裡沙子和被告,這兩位媽媽的家庭故事為主線,展開劇情,同時穿插多個家庭的煩惱,聚焦女性在育兒問題上的困境。
其實這個困境,早就不限于日本,已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場景,原來,天底下的媽媽都有相似的焦慮:
孩子剛出生,非常在意有沒有母乳,老覺得不給孩子吃母乳,就是虧待了孩子…
孩子為什麼大晚上的不睡覺?為什麼怎麼哄都還是一直哭鬧?
總着急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成長得慢,為什麼身高體重總比标準值差了一點?
為什麼該學爬的時候還不會爬?學站學得不夠快?
給孩子做什麼輔食?能不能給孩子看電視,玩手機?
溺愛孩子的爺爺奶奶,又給孩子買零食了怎麼辦?
該上學了,選哪個幼兒園比較好?
從懷孕到生産,再到哺乳、斷奶,把孩子養大,有人形容這個過程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幾乎每一個媽媽都經曆過“喪到極緻”的抑郁、焦慮,甚至對孩子産生過恨意。
也難怪很多媽媽說:早知道就不生了。
而這艱辛的過程中,最寒心的,不是孩子多鬧心,而是身邊的人非但沒伸出援手,還總喜歡指手畫腳。
比如劇中被告的婆婆,就總是數落她:
孩子生下來兩天,都不抱抱孩子,沒有母愛。
孩子發育得這麼慢,還不是媽媽奶水少,又不會帶。
孩子哭,你就抱抱她,逗逗她啊,怎麼連一個孩子都照顧不好。
更紮心的是,她老公總是忙于工作,每天10點、11點才下班,甚至為了晚上不被娃吵,住到酒店去...
周一到周五,無論白天黑夜,都是女人獨自帶娃,孤立無援...
老公卻對她說:我周末已經幫着帶娃了啊,所有的媽媽都是這樣過來的,你沒理由做不到。
孩子半夜哭,他抱怨說:要是我媽,肯定不會讓她哭的。那誰誰誰,一個人也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呢?
劇中的幾個女人,都經曆着這樣的“喪偶式育兒”。
老公平時家裡啥事兒也不管,下班回家看電視,玩手機...
高興起來,就陪孩子玩一會兒,孩子哭了、尿了、餓了,就甩給妻子...
哪一天心血來潮,還要幹涉妻子的教育方式,上演“喪偶式育兒”高級版:詐屍式育兒(不承擔義務,還要行使權力)。
劇中有這樣一幕:
一天晚上,裡沙子帶女兒回家,女兒非要抱,可裡沙子拿着很多東西,沒法抱她,孩子就坐在地上耍賴。
裡沙子隻好故意說“那媽媽先走了”,把孩子留在原地,躲到不遠處的拐角。
誰知,這一幕被剛好下班路過的老公看到了。
他立刻抱起了女兒,指責裡沙子:你怎麼能把她大晚上留在路上?這種事你經常做嗎?你不擔心孩子被拐走嗎?你這算是虐待兒童!
丈夫是最親近的人,也因此,他的不理解,像一把利刃插進妻子心裡,這一刀最深,最狠。
自從裡沙子當上候補陪審員,變得有如上班族那麼繁忙,老公總是對她說:别勉強!
不要誤會這是寬慰和體貼,他的潛台詞是:當孩子和工作無法兼顧,放棄工作,在家帶娃,因為你是媽媽。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主流社會的共識。
人們普遍認為:育兒是女人的事,至少,主要是女人的事。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社會評價體系要求母親做到90分以上才是應該,而父親能做到60分就已經值得贊揚。
主流社會對女人的期待是:工作時精力無限,回到家,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兒女成群,還能擠出時間健身化妝,給孩子辦生日會,做紙杯蛋糕…
似乎一旦做了媽媽,全世界都有權監督你:你怎麼能撇下孩子和閨蜜出去喝一杯?你怎麼還不會做飯?你這樣教孩子不對,怎麼能吼呢?
仿佛做不成完美媽媽,人生就是失敗的。
而爸爸呢,不少男人有了孩子之後,聚會、喝酒、打遊戲一樣沒落下…
甚至在家依然像少爺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妻子呼來喝去:給我拿瓶啤酒!什麼時候吃飯?
隻要懂得說“老婆辛苦了”,能幫着換一次尿布,沖一次奶粉…就被誇上天了。
在這種社會偏見之下,才會有劇中那些奇葩言論:
男人要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就應該什麼都打理好,不要讓老公操心。
什麼産後抑郁?騙人、矯情,大家都是這麼熬過來的,過去了就好了。
現在的太太們,她們的丈夫都挺為她們着想了,還有怨言?
更奇葩的是,有些言論還都是出自女性之口。
在這種社會偏見之下,當一個家庭要孕育新生命,人們也總是期待女性犧牲事業,騰出時間精力來帶孩子。
比如在日本,大約有2/3的女性會因為生育離開職場,而在中國,随着二胎時代的到來,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也在不斷壯大。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育兒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要不然,怎麼那麼多人甯可加班,也不願意回家帶娃嘛。
在外國社交網站Reddit上,最近有網友提問:各位媽媽們,母親節你究竟想要什麼禮物?
結果,得到了一堆令人心酸的答案:
我想要不被打攪地好好睡一晚。
我想要房子幹淨整潔,一個長長的午覺,還有,今年我不想去看望婆婆。每年的母親節都圍着她在轉,但我也是個媽媽呀。
我想要休息一天,是真正意義上的休息——讓他們來做我平時做的事情,而不是母親節那天我什麼都不做,第二天的工作量是平時的雙倍。
我希望這一天我不用對任何事、任何人負責。我想在中午喝啤酒,想在晚上吃蛋糕。
很多媽媽在母親節這一天的願望不過是:不用做母親。
因為育兒這份工作,全年無休,已經透支了她們的人生,犧牲了她們的睡眠、娛樂、社交…
她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回到這部《坡道上的家》,很慶幸有這樣的電視劇,把女人面臨的育兒困境如此真實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我不認為它是一部“不婚不育宣傳片”,反而覺得,它非常積極的面對婚育問題。
把家庭裡那些難以啟齒的事,擺到台面上來講,讓女人确信,這些事說出來,一點不矯情,這本來就是一種進步。
它告訴我們,正視這些問題,改變傳統觀念,隻有這樣,才能為那些想要成為母親的女性,創造有尊嚴的育兒環境。
隻有當一個媽媽活得像個人,然後,她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