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動物#
哈喽,大家好!上一期小編在介紹史前生物之最中,提到了史前咬合力最強的生物——巨齒鲨,它的咬合力足足有20噸
有的小夥伴似乎有些不服氣,那在泥盆紀海洋中橫行霸道的鄧氏魚呢?它的咬合力應該說是前無古人吧?
嘿嘿,可是咱們的巨齒鲨後生可畏,以數倍咬合力及巨大的體型完勝鄧氏魚(已知巨齒鲨體長為18米左右,重60~70噸)。
但今天,我們不講巨齒鲨,我們來唠一唠巨齒鲨的老前輩,泥盆紀海洋霸主——鄧氏魚。在正文開始之前,先給小編點個贊吧。[比心][比心][比心]
鄧氏魚,又名恐魚,生活在距今3.6億~4.15億年的泥盆紀,其存在比陸上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早了約1.75億年。我們知道,泥盆紀是海洋生物稱霸的時代,所以能夠斷定,當時鄧氏魚在生物中的地位就相當于如今的百獸之王老虎、獅子般高高在上。
鄧氏魚被科學家們稱為“最強硬骨魚”,其原因在于它的頭部被一層堅硬的骨甲所包裹,其軀幹強健有力,擁有結實的肌肉,再加上5噸的恐怖咬合力(史上第二,第一是上文提到的巨齒鲨),足以将一條現代鲨魚瞬間攔腰“切斷”。
鄧氏魚身長8~10米,體重可達4噸,這體型在當時的泥盆紀算得上是巨無霸了,就算放到現在也是無敵的存在。鄧氏魚雖然咬合力驚人,但它缺少真正的牙齒,它賴以生存的一對“鍘刀”,其實是頭骨外骨骼化的頭甲贅生,而它頭部骨骼的工作機理很獨特,主要依靠四個關節活動産生的力量來為自己提供強大的咬合力。
通過對出土的鄧氏魚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它們的進食欲望異常強烈且疑似存在消化不良的毛病,因為泥盆紀的海洋生物大多為菊石等貝類生物及各種甲胄魚、盾皮魚,它們都在鄧氏魚的食譜上且由于身體結構的特殊性導緻鄧氏魚難以消化
泥盆紀的海洋生物
泥盆紀是一個比侏羅紀還早的遠古時代,原始的鲨魚也在那時出現,隻不過它們的體型還不如現在這般巨大,所以往往變成鄧氏魚的食物。為了滿足旺盛的食欲,鄧氏魚有時還會同類互食。
鄧氏魚頭骨
随着時間推移,鄧氏魚變得不再适應環境,它們也因為缺乏靈敏性的龐大軀體而在生物進化的争鬥中輸給了更為靈巧迅捷的原始鲨魚,最終走向滅絕,這個反轉的結局很耐人尋味,獵人最終鬥不過槍口下的獵物。
但沒辦法,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一直是自然界得以延續至今的法則,同時我們也感到萬幸,多虧鄧氏魚早已不複存在,如果今天的海洋中還遊蕩着這種生物,恐怕會導緻海洋原有的生态失去平衡,從而引發一場巨大的浩劫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小編的内容記得點贊分享加關注,有感興趣的内容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進行留言,感謝支持,拜拜![比心][比心][比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