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表現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表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8:57:48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表現(孩子出現異常行為可能是心理問題)1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林惠芳

康康(化名)10歲,今年讀四年級,近一個月來,他十分沉迷于手機遊戲,學習興趣明顯降低,在家也是沉默寡言,媽媽發現他晚上睡不着,竟然還失眠,整個人悶悶不樂、撒謊……産生一系列讓家長意外的行為。

康康媽媽跟孩子談話後,實施了沒收手機、設立懲罰或獎勵等各種辦法,但是康康的異常行為仍未改善。這讓康康媽媽很焦慮。

通過繪畫的方式 心理治療師進入孩子内心世界

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康與媽媽一起進行心理咨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婦女心理保健專科心理治療師劉慧娟說,我們通過讓康康繪畫的方式,進入他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畫作中,有個機器人想通過打怪證明自己有能力保護世界,但卻遭到了隐者、機器人或者壞人的打壓。他的畫作反映了他與媽媽的相處模式。”

原來,媽媽用管理企業員工的方式管教他,要求高,将他的生活學習安排得像工作日程表,不許出錯。媽媽隻關注到他抗拒的行為,而忽視了他的承受能力。久而久之,他關閉了與媽媽交流的窗戶,隻能通過畫畫這種象征性的表達方式表達内心的憤怒與對抗。而康康的行為問題正是個人情緒、内心沖突被壓抑的表現。

家長容易将自身的情緒、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家長最容易留意到孩子的行為問題:厭學、撒謊、沉默、過度使用手機等問題。為什麼行為問題最容易被看見?劉慧娟說,首先,孩子表達方式尚未成熟,隻能通過“對抗”“吵鬧”“沉默”“指責”“哭泣”“失眠”“厭學”“沉迷網絡”“攻擊”“不合群”“暴飲暴食”“坐立不安”等行為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情緒。

其次,孩子的行為問題對家長形成幹擾。一方面是幹擾家長的工作或生活等(比如需要浪費時間去監督孩子),另一方面可能是觸發作為家長的内心感受(比如作為家長卻拿孩子的問題無能為力的無奈),還有可能導緻自我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挫敗(比如覺得不被孩子尊重,家長給的權威地位被威脅)。

劉慧娟認為:“這些會讓家長将自己的情緒、感受、期待、想法、需求等混淆一體,将自身的情緒、壓力等轉移到孩子身上,并用指責、妥協、忽略等方式處理孩子問題,讓雙方的關系受到影響,問題不能真正解決。”

怎麼幫助處理孩子異常行為

“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行為問題。”劉慧娟說,要留意孩子的行為變化和認知改變(注意力不集中、喪失信心、做噩夢、持續擔心……)和身體迹象(胃腸道問題、食欲下降、失眠、疲倦等)以及情緒迹象(憤怒、喜悅、恐懼、悲傷……),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行為所表達的需求(被愛、被關注、被認同、被接納、自由、歸屬感、自由、安全感和獨立、價值感等)。

“走近孩子的心,首先我們需要去理清我們目前的行為、感受、需求等。急于解決行為問題,沒有看到背後的需求,可能會讓問題複雜化。當我們先把自己整理好,再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感受和需求等,我們的孩子才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劉慧娟表示,以下一些問句可以幫助我們走近孩子的内心。

“我看到你最近……(行為),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

“發生這個事情你感覺怎麼樣呢?你是覺得很(情緒:傷心/開心/憤怒)……”

“你是覺得很(情緒:傷心/開心/憤怒)……是因為你想(期待)……”

如果孩子沉默也要允許他沉默。創造接納、不批判、尊重、開放的交流氛圍可以幫助我們得到孩子的信任。另外,如果孩子的情緒問題已經超過兩周并且嚴重影響到生活、學習、人際關系時,家長也需要警惕,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來源: 羊城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