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旅回望】
作者: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從遺産中擇取營養,再賦以時代生活的新機,或許也是一條别開生面的希望之路。
——邬繼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頻繁的國際交流拓寬了一代人的學術視野。伴随着創新的勇氣與直面藝術本體的實驗精神,中國藝術家們的創作呈現出蓬勃的生機,他們以開放的胸懷、創造的激情,共同打造出一個多元并舉的探索現場。邬繼德的藝術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熟起來的,其創作思想的核心便是堅持中國傳統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雙向求索。
石工(版畫)邬繼德
作為一位版畫家,這種雙向探索對邬繼德而言有着特殊的意義。1942年,邬繼德出生于浙江杭州;1969年至1978年,他曾在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1980年,他從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并留校任教。其所在的版畫系是魯迅所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的重要策源地,他的前輩如江豐、胡一川、彥涵、力群等都是新興木刻運動的骨幹力量。因此,邬繼德所踐行的藝術之路,正契合了魯迅的設想:“參酌明清的書籍插圖,留心民間所賞玩的年畫,和歐洲的新法結合起來,也許能創出一種更好的版畫。”邬繼德創作的一系列經典版畫作品,如《長夜明燈》《石工》《友誼地久天長》《鄉花》《悠悠歲月》《老竈頭》等,呈現出的正是他在這個方向上所做的努力。其中,《石工》是他的研究生畢業創作,作品氣氛凝重、造型厚重,兩組人物形成堅實穩定又充滿張力的畫面結構,樸素的勞作場景傳達出史詩般的力量感。
秋葉(彩墨畫)邬繼德
在創作中,邬繼德表現出對“形”的極度敏感,這種敏感随着他的教學生涯逐漸磨砺出一種創作的鋒芒。他的老師趙延年在版畫系開創了木刻寫生課程,即面對具體物象,直接以黑白木刻的形式進行寫生,目的是要讓版畫媒介語言融入常規造型訓練,并打通習作與創作間的藩籬。此後,在木刻寫生的課堂上,老師現場示範成為傳統,邬繼德是其中極為勤勉的一位,他在九十年代初給學生們做的木刻寫生示範非常精彩,提刀向木、放刀直幹,“大黑大白”的畫面節奏,充分展現出版畫語言的魅力和他獨有的運刀意識。
老竈頭(版畫)邬繼德
進入新世紀,邬繼德迎來了藝術探索的嶄新階段,他創作了數以百計的大尺幅彩墨畫作品。在五十年代,浙江美術學院曾經設立過彩墨畫系,目的是從中西藝術傳統的融合中探索繪畫的新技法和新形态,形成一種亦中亦西的新畫種。林風眠曾經以彩墨畫做過大量新穎的藝術語言探索,半個多世紀後,在邬繼德退休後的創作中,我們又看到了彩墨畫自由而燦爛的表現。他用色大膽,《根葉情》《秋葉》《山居》等作品呈現出濃豔、熱烈、絢爛的色彩面貌。可以說,邬繼德的彩墨畫創作是他本真的情緒表達,也是其面對自我、面對世界的“秘密作業”。
山居(彩墨畫)邬繼德
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邬繼德仿佛進入到一種嚴肅的“遊戲”狀态。觀其作品,我們看到了一位畫家沉浸于自然的真摯與從容。他一絲不苟地刻畫出樹叢中葳蕤繁茂的枝葉、河灘上密密麻麻的碎石,每一個形、每一條線都做到精緻細膩,同時又不失輕松灑脫。他的繪畫狀态始終交織着放達與嚴謹,于是信手塗抹、縱情揮灑在畫面上便凝結為一種率性的秩序,我們也從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如的畫意。那份繪畫的快意,來自一位畫家單純樸素的“為己之學”,對于當今藝術界來說,這恰是一份久違的、值得珍視的禮物。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5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