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要到了年紀聽才有體會,比如說前幾天用網易雲音樂的心動模式,突然推薦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裡的這一段:
毋用計較
快欣賞身邊美麗每一天
還願确信美景良辰在腳邊
願将歡笑聲 蓋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發現
昨天我發朋友圈,朋友說看我朋友圈覺得我現在過上了退休的生活。
我回複:跟d前輩學野,順便有得黐餐啫。平時就分享一下生活中覺得美好、有意思的,苦逼的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發出來。(哈哈,其實昨天跟去看風水,後面再分享)
朋友圈某種程度相當于公衆場合,發負面的東西,能得到解決方案的幾率蠻低,還不如維持體面。其實,人大多自己喜歡抱怨,但沒多少人喜歡聽别人抱怨,我自己也是。
能看得到自己朋友圈的,除了最親的直系親屬和最鐵的同學朋友,要麼就是一年見不到幾次的親戚朋友,要麼就是萍水相逢的有緣人,讓他們看到些輕松愉快的就行喇,本來每個人的生活就挺艱難的,沒必要再給人添堵,有煩惱和最親、最鐵的說說就好。
還有不少主要是有業務來往的,更沒必要讓人看到弱點。我不喜歡發個朋友圈還要設置哪些人可見,沒什麼意思,還不如發些大家都可見的。
當然,最近朋友圈發得有點多,以前頻率是很低的,目的其實也不是特别單純,這裡面至少有這3個目的:1.提升能力;2.收集正向反饋;3.建立信任。
①
我并不擅長社交、也不喜歡很多虛情假意的所謂社交。大部分時候,我是一個不喜歡熱鬧的人,我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喜歡一個人去旅行。
以前即便去旅行,也不會在朋友圈刷屏,每天晚上發一條,很多時候隻是為了給家人報平安。(我是系統默認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家人不是)
最近一年,不是打算自己搞點小事業,做點茶、傳統文化相關的小買賣嘛。想了一下,自己工作十年,有8年都是靠寫東西營生的,既沒有金主爸爸,又沒建立強大的人脈,隻能想辦法通過内容積累客戶、吸引同頻的人。
看朋友圈、發朋友圈其實可以學到、練習很多東西,比如說一些生活經驗,比如說審美能力、邏輯能力,比如說對買賣很重要的種草能力。
前兩天同學聚會第一次喝茅台,半夜發的朋友圈。第二天早上6點,同樣喝了酒睡不好醒了的表弟,就在朋友圈下聊了起來。
我那94年的表弟,喝過的各種好酒一般人估計一輩子也追不上。有點類似網上說溥儀的一個段子(不知道是真是假),說某瓷器鑒定專家拿了個覺得是真的清代瓷器給溥儀看,溥儀說是假的,因為和他家用的不一樣。
俗話說“兩代會吃,三代會穿”其實是有道理的。像酒、茶也是一樣,人家從小就喝最好的,一般人需要慢慢去見世面,而人家就活在世面裡。那天聊完,極少喝白酒的我才知道同學請我們喝的原來是比飛天茅台更稀罕的東西,也知道為什麼櫻桃味的江小白,有喝脈動的感覺。
②
以前發朋友圈,或業餘寫什麼東西,基本上是自high就好,我學到、我體會到就得了。但要做點小買賣,這樣就不行,你需要想辦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語言和别人溝通(說人話),影響别人行動,最後達成交易。
簡單點說就是種草能力,也是我亟待提高的能力。朋友圈的點贊,特别是評論其實重要的反饋機制。(在此,感謝經常給我點贊、評論的親戚朋友們。)
比如喝茶相關的,之前發了有一些,最開心的就是:“茶香爐”那篇,我姑跟我說看到我發朋友圈,也買了一個在家試着玩;“喝頂級好茶的身體反應”那篇,一位不喝茶的朋友跟我說看得感同身受;“煀普洱”那篇,隻見過一面的朋友說她也要試試。
這種開心和有人幫襯的開心還不一樣,而是你看到或體會到一些有意思、有價值的東西,分享出來,有人識貨的共鳴感。
換過來想,買一件東西,特别是有設計、有美感、有文化内涵的東西,你買,賣家當然開心,但真正能讓賣家分泌多巴胺那種開心,賣給懂那件東西的人。
③
通過内容吸引同頻的人,大概就積累這樣的客戶關系。你并不需要他全懂,懂一點其實就挺愉悅的,無論是對産品,還是你對個人。這是用内容與陌生人建立信任的長期過程。
從家族或朋友分享的經驗看,做熟人生意其實很尴尬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分享的案例,其實蠻有代表性:
案例1:很多親戚朋友就是在任何地方消費商家賺錢都是合理的,但是一到朋友的場所消費就算你給多低折扣也覺得你賺老多了,都不用什麼本錢的,覺得你連親戚朋友的錢都賺真無恥。
案例2:借銀行的錢一定準時還,因為銀行會加息,親戚朋友的錢不用加息,甚至不還也不會拿Ta怎樣,生活依舊多精彩。
最後她總結“最難做的生意是熟人,最先相信你的都是有需要的陌生人。”
最近這幾個月開始做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最先幫襯你的,并不是有血緣關系的親戚,而是前同事、很久沒見的同學、甚至是微博上聊得很好網友。
這裡并不是要說親戚不好,而是你想想,實際上,同學、同事,要比絕大多數親戚更了解你的為人。
從讀一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後工作,我們一年見同學、同事肯可能不止180天,而很多親戚可能一年見面也沒有1個半小時,還沒見我家對面腸粉店的老闆時間多。
你是學習、工作的态度是怎樣的?待人接物是怎樣的?人品氣度如何?在同學、同事面,你的表現前真的是曬足180天啊!
現實上,一拍即合的信任鳳毛麟角,大多數信任都基于長期觀察。
通過内容與陌生人建立信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将你的為人、表現、态度、觀點,轉換成文字、圖片、視頻,放到網上,供人長期觀察。然後,信得過你的人品,才可能信得過你的貨品,才可能在有需求的時候想起你。
所以,看得到這條朋友圈的朋友們,也不必擔心我垃圾硬廣泛濫。朋友圈這一畝三分地當然重要,信得過我,你朋友有需要肯推薦一下,我當然感激不盡,但,對于我來說朋友圈外的廣闊天地才是大有可為的。
(喜歡一上來就砍價、買個東西磨磨叽叽砍價半天的人也不用推薦,他們的評判标準隻有一個,那就是價格的高低。在他們眼裡,一件物品沒有其他價值。跟這類人,大概率聊不到一塊去,各自珍惜各自的時間就好。)
至于内容,離不開新注冊的公号——“青藤生活研究所”的被關注回複寫的:分享日常生活中,有趣味、有美感的人/事/物。可能是一本好書,可能是一款好茶,可能是一片風景,可能是一處古迹,可能是一件好用之物,可能是美的文物、藝術品,可能是一段有意思的經曆,可能是一位好玩的生活家……希望和大家一起閱讀生活,提升品味。
如果覺得你的朋友圈被打擾,歡迎屏蔽。
④
這波操作最好應該是半年前開始了,但這半年工作室(兼茶室)裝修、各種變動、因緣際會,到處跑動得比較多,沒有靜下心來寫(其實碼字蠻需要連續、長時間的靜處的,也和我道行不夠有關)。
除了内容鋪墊,就買賣而言,最核心其實是有好産品(Product)。沒有這個就去搞其他3P(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大概就是奸商幹的事。
這幾年都是做旅行相關的新媒體、自媒體工作,有的公司以産品為生,有的公司以廣告為生。對于個人來講,感覺比較理想還是能以産品為生。
現階段來講,就是想研究一下自媒體内容輸出怎樣跟産品營銷結合。6年來,有幸在旅行中領略了無數中國之美,我想看看這怎樣結合,而茶是一個蠻不錯的切入點(無論是茶本身,還是和中國美物的連接性)。
我很幸運能跟到一位好師傅,不僅能提供好産品,更重要的是帶我體驗茶的美好和感受能夠到達的境界。其實,和師傅隻認識了3個月,一般賣茶若不是深交,真正的好茶都藏着掖着,但每次同師傅聚會,他泡的都是好茶,像冰島、老班章等許多名山頭普洱茶,都試了一遍,他說這樣能夠更好打開感官、才知道能真茶能好到什麼程度。(不然也沒有那篇“喝頂級好茶的身體反應”)
本來前年大學的死黨撩我做茶這件事,我的心态其實隻是覺得可行、可以參與一下,而這幾個月時不時就被好茶滋養,讓我不僅覺得有可能、有信心,更重要的是有興趣。
如果經過你的長期觀察,覺得我人還不錯,有需求時,歡迎到茶室坐坐,喝喝茶、聊聊天,覺得适合就幫襯一下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