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的悲劇,是否可以歸因于他的那種貴族精神——雍榮大度,不計前嫌,慷慨激昂,驕傲自大,不修小節,剛愎自用,愛惜名節,視死如歸?……
吳越争霸
史籍記載,句踐歸國十年後,越國“荒無遺土,百姓親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複興。越軍也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人有緻死之心”的精銳部隊。越國上下,同心同德。雪恥滅吳,難道還會遙遠嗎?
而當時,胸懷“鴻鹄之志”的夫差,也正在成天努力地圓着他的“霸主夢”!
早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征服越國之後,一戰功成、雄心萬丈的夫差,随即開始了北上争霸的準備工作。伍子胥再次建議“定越而後圖齊”,認為越國才是“腹心之病”,而“齊魯諸侯不過疥癬之疾”。但是,夫差并沒有采納伍子胥的建議。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夫差發兵打敗陳國(今河南淮陽),首先解除了北上争霸來自側翼可能的威脅。接着,夫差又指揮吳軍打敗了魯國,由此打開了進軍中原的大門……
為了建立北上争霸的戰略基地,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夫差在長江北岸營建了規模宏大的邗城(今江蘇揚州)。接着,夫差決定打通北上的軍事運輸交通線,下令開鑿了由今揚州經射陽湖至淮安的大運河——邗溝。邗溝通水後,不僅使長江、淮河得以相互聯通,吳國骁勇的水軍及後勤運輸船隊,也就可以直通泗水、沂水、濟水了。後人可以批評夫差是狂妄的、黩武的,但是他的戰略布局,卻總是閃現着可貴的亮點。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夫差親自率領吳、魯、邾、郯等國的“多國部隊”,從陸上攻打齊國;又派大夫徐承(生卒年不詳)率水軍由長江入海,向山東半島迂回,從側後攻打齊國。不幸的是,吳國水軍海上作戰失利,陸上聯軍也不得不撤退。
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夫差再次出兵攻打齊國,并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全殲了齊軍精銳。齊國這個阻擋夫差北上稱霸的最後一個勁敵,至此被打得徹底沒有了脾氣。
越國戈币
回過頭來說“吳越争霸”。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越國對吳國的“文伐”戰略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夫差屢屢被伯嚭等所惑,吳國名将伍子胥徹底失寵,伍子胥“聯齊滅越”的主張,也被宣告徹底破産。預感到吳國末日将至的伍子胥,一時氣急出了一記昏招,他居然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了齊國大夫鮑牧(生卒年不詳)照應。當時吳、齊兩國勢如水火,伯嚭便乘機再次向夫差進獻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伍子胥百口難辯!于是夫差贈“屬镂劍”給伍子胥,令他自盡。可憐耿耿老臣、赳赳烈士伍子胥,帶着他累累的功勳和一生的傳奇,伏劍而死。伍子胥留下遺言,要家人把他屍身上的眼珠子挖出,挂在姑蘇城東門之上,他要“親眼”看着越國滅掉吳國。夫差聞聽此言,怒火難息,是年五月初五日,夫差命人将伍子胥的屍首用“鸱夷皮革”包裹後,抛入錢塘江中。吳國人民哀憐伍子胥,在江上為其立祠祭奠,并尊其為潮神。其祠所在之處,名為胥山。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戰場得意、不可一世的夫差,親自率領吳軍主力開進到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魯等中原諸侯會盟。黃池會盟,讓吳國的霸業達到了頂點!
一代名将伍子胥
當夫差正沉迷在黃池會盟的赫赫威風和盛大排場的時候,蟄伏已久的句踐也開始行動了——句踐、夫差兩位雄主之間一出蕩氣回腸、扣人心弦,亦令後人不勝唏噓、扼腕歎息的曆史大劇,終于開始上演了……
黃池會盟讓夫差“掙足了面子,失足了裡子”。當時,句踐趁夫差率吳軍主力參加“黃池會盟”之機,分兵兩路攻入吳國——越軍主力由句踐親自率領,直撲吳國首都姑蘇;另一路越軍取道海上,直入淮河,截斷了吳軍主力回救姑蘇之路。
在姑蘇郊外的泓水,句踐率領的越軍主力,沒費多少力氣就殲滅了前來迎戰的吳軍(當時守衛姑蘇的吳軍都是病殘羸弱者,精銳主力部隊已被夫差帶到了黃池)。越軍乘勢攻入姑蘇。吳國太子姬友(?—公元前482年)率領吳軍殘部拼死抵抗,最後兵敗被殺。
越軍攻破姑蘇、太子姬友被殺的消息傳到黃池,正沉浸在“盟主”無限榮耀中的夫差,終于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大喜大悲、心情一落千丈……借用一句當代網絡用語:當時的夫差心裡一下子跑過十萬八千頭叫作“草泥馬”的生物……怒火攻心的夫差,一遍又一遍地“問候”着句踐的十八代老祖宗……
夫差急率吳軍主力回援。但他畢竟是一代枭雄——“處變不驚”的品格自然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夫差就擁有這樣的品格!
回師途中,夫差冷靜地考慮到國都失守、太子殉難,士氣必然大受打擊,再加上遠程奔返造成部隊疲憊,對于決戰非常不利。于是夫差決定派人向越國請和。當時,句踐也清醒地認識到,吳軍畢竟主力未損,不可進行無把握的決戰。所以吳、越兩國一拍即合,句踐同意與夫差訂立和約——懂得見好就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人,确實是非常了不起的。和約訂立之後,句踐便班師回國了。
越國樂器——青銅句鑃(diào)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吳國發生了災荒。越國乘機出兵攻打吳國,與前來迎戰的吳軍在笠澤(今江蘇吳江一帶)隔江相峙。
這是吳越兩國主力部隊對主力部隊硬碰硬的對抗,所以戰局一度僵持。一天,一個奇思妙想突然在句踐的腦海中閃過:越軍利用暗夜,先在兩翼鼓噪佯渡,誘使吳軍分兵;然後集中越軍精銳,突然實施敵前潛渡、中間突破、連續進攻、追擊敵人、擴大戰果……句踐成功地創造了中國戰争史上較早的河川進攻戰的典型戰例!
笠澤之戰以越國的完勝而告終。笠澤之戰以後,吳、越兩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越國已牢牢占據了兩國角逐的絕對優勢,吳國的軍事行動隻能算是“大腳瘋裡搔怪疖”——徒勞無功,幾無意義了。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吳軍無力迎戰,隻得據姑蘇城防守。越軍就在姑蘇西南郊築城,圖謀長期圍困。當時,夫差數次遣使向句踐請和,均遭拒絕——屢次請和失敗,悔不該當初啊!誰也不知道當時夫差心裡的陰影部分面積有多大?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句踐決心盡出越國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對吳國發動最後一擊。史籍記載,越軍出師之日,越國父老向句踐敬獻一壺美酒,預祝越王旗開得勝。句踐跪而受之,為激勵士氣,句踐将美酒倒入附近的小河之中,并命令将士們迎流痛飲。越國将士都非常感動,“一壺解遣三軍醉,不比夫差酒作池”,于是越軍“同仇敵忾,戰氣百倍,人百其勇,無不用命”——今紹興越城區尚有投醪河遺址。
此一戰,越軍終于攻破了吳國首都姑蘇,夫差被俘。句踐原想把夫差流放到甬東,并封給他一百戶人家作采邑。孰料夫差卻謝絕說:謝謝,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您了,真後悔當初不聽伍子胥之言啊!最後,夫差用白布蒙眼(意謂羞于在陰間見到伍子胥),拔劍自刎了——淋漓的鮮血灑落在黃塵中,倒也盡顯其貴族精神、枭雄本色。
——曾經同樣面對“生命”和“名節”之間的取舍,夫差作出了與句踐完全相反的取向選擇。夫差的悲劇,是否可以歸因于他的“貴族精神”呢?
當然,夫差和句踐、吳國與越國之間的恩恩怨怨,也終于随着夫差脖頸間飛灑的鮮血,落于塵埃,消于無形。“春秋無義戰”,所以曆史隻是輕輕地落下一筆:吳國滅亡,越國雪恥。
吳越水戰想象圖
吳國滅亡後,句踐率領越軍北渡淮河,與齊、晉等國諸侯會盟于徐州,又向天子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69)朝貢,周元王派人賜給句踐一塊胙肉,并晉升句踐為“伯爵”。從此“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句踐)号稱霸王”。不久句踐遷都琅琊(今山東臨沂),越國成了戰國初期的一個強國。
吳越争霸,這是一道印在曆史的深深血痕。一次次運籌帷幄,一次次勾心鬥角,一次次率兵征伐,一次次戰場厮殺,背後都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2500年的風塵早已落定,這一頁曆史被人們輕輕翻過。是啊,卧薪嘗膽,其志可嘉;吳越争霸,功過孰論?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701—762)《越中覽古》詩說得好: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鹧鸪飛。
複國雪恥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