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站轉發了文章《流金歲月裡的國産收音機》,有網友希望能普及一下當年國産收音機中一級機、二級機和三級機的劃分标準。我是一個實在人,不懂也不了解,但是可以網上搜索啊,于是找到這個,本着兼聽則明的原則,大家看看了解一下,是否是最佳答案,我也不知道。
網友“fjzxx46”的回答:
收音機分為1、2、3、4級的是指80年代之前的國家标準,先後還有幾個呢,對于電子管收音機,一是1958年國标,另一是1964年國标。
1964年國标考核參數很多,主要指标簡單地說,就是:
—————短波範圍——中波靈敏度———選擇性———交流聲——輸出功率——放音頻率特性——失真度
特級機——3.9~18———50微伏————56分貝——(-50分貝)——6W——(60~6500HZ)——3.5%
1 級機——3.9~18———200微伏———30分貝——(-40分貝)——2W——(80~4000HZ)——3.5%
2 級機——3.9~18———200微伏———30分貝——(-40分貝)——2W——(100~4000HZ)——5%
3 級機———6~18———300微伏———30分貝——(-36分貝)——0.5W——(150~3500HZ)——7%
普及機——無短波——500~2500微伏——20/16/8——(-32)—0.1/0.5——(200~3000)——10%
可以看出,1級和2級的差别僅僅在低頻部分。特級的比1級的靈敏度選擇性突然提高很多。特級機的56分貝選擇性指标決定了他非得有2級中放不可。
1958年國标是特、1、2、3、4級。少數指标比1964年有的稍低一些,交流聲指标就低的比較多。
70年代又發表了個晶體管收音機指标。各個級别的晶體管收音機,指标比相同級别電子管收音機低。尤其低頻(放音)頻率特性低很多。其中又将台式機和便攜式機分别考核,指标也有不同。
80年代後收音機分級改為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分别考核,高頻部分分為 A類、B類、C類。低頻部分也分為 A類、B類、C類。
高級的如AA的收音機,即高低頻均是A 類的(基本相當于原特級),一般的如B—B級的(大緻相當于原3級,僅僅大緻哦)。新國标的最大好處是高低頻部分可以跨級組配。比如可以組成A-B級别的,也可以組成B—A級别的。當然也可以是高頻很好,低頻很差的A—C級别的,他隻要接收能力好 不考慮聲音好不好聽(比如軍用接收機就與此類似)。也可以組成C—A級别的,他考慮的是放音好聽但接收能力很差(很多帶收音部分的功放就是這樣的)。至于所謂“地攤機”就是C-C級别的了。
現在很多收音機說明書上寫着“本性能指标符合國家标準”。可是不标出是什麼類别的,不妨認定就是CC類的啦。
網友“大禹也”說:
一級的不一定都值錢,要看存量多少了。比如現在市場價上海131雖是一級機,可是比2級機春雷101的價格要低幾倍,比帶唱機的春雷101低的就更多了;比3級的熊貓507、508都低許多。再比如紅星502,按照後來的國标,大概是4級機,但價格與價值應該高于多數2、3級機,甚至要高于一些一級機。再如紅星501,也就是4級機的水平,但價值和價格卻高于所有的一級機。因此,2樓的收藏級别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收藏級别的參考價值應該越來越大。再比如東湖41型電子管收音機,号稱中國最小的電子管機,按國标大概CC級,但由于存量太少,又很有特色,故其價格遠高于多數2、3、4級機,恐怕要高過許多1級機。再比如現存的許多50年代的直流機,3、4級居多,但它們的價值和價格大家都清楚。再比如636單管機,CC級都不夠,現在的市場價在千元以上,還不好找。再比如,2管電子管再生式野玫瑰收音機,價格多少?各位都難以想象。總之,收藏的級别與當年根據電器性能指标制定的級别完全不是一回事。真正收藏,還是要依據前者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