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各種涉及佛教的影視作品中聽到一種物品—舍利子。舍利子真的存在嗎?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今天趣曆史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神奇的物品。
舍利一詞出自梵語,意為遺骨。舍利的種類則分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指沒有經過火葬,但肉身經久不爛,始終能夠保持原貌,栩栩如生,也叫做肉身菩薩,一般都會被塑成金身供奉。而碎身舍利則是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待到他們圓寂後火化後,所凝結出的舍利。
我們平時說的舍利子一般都是指碎身舍利,這類舍利子奇怪就奇怪在,它和一般死人的骨頭完全不同。不僅顔色也有黑、白、紅、綠多種顔色,它的其形狀更是多種多樣,有蓮花形、圓形、橢圓形,還有的成佛菩薩狀。舍利子的質地更是如同寶石一樣,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更有如鑽石一樣璀璨的透明舍利。
根據一些佛教文獻的記載,在曆史上很多高僧在圓寂後都留有舍利子,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正是佛門高僧長期苦心修煉的結果。那麼舍利子究竟是什麼構成的?現代有一些學者認為,佛門僧人長期都是素食,攝入大量的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于體内而形成的結石。但是這種解釋很難令人信服,有如此多的結石,身體自然是非常不健康的,或者疾病纏身,而出舍利子的高僧往往都是身體健康的長壽老人。
雖然舍利子的一些奧秘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但不管舍利子是什麼組成的,他在佛教弟子信徒中的地位都不可動搖,它代表的是一直信念,一種信仰,鼓勵着衆多弟子潛心參悟佛法的奧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