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家聽說粗糧對心血管好,就拼命吃粗糧,但一聽說吃粗糧會影響消化,又不敢吃了。所以很糾結到底是吃粗糧還是細糧好。
粗糧VS細糧,營養有不同
傳統上的粗糧,是指相對于我們平時吃的精白米和精白面等細糧以外的谷類及雜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芸豆等。
相比較而言,粗糧的加工一般不追求精細,所以,B族維生素含量比細糧高,另外,粗糧中膳食纖維,鉀、鈣等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質等的含量也比較豐富。
因為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全谷物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或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層組分的谷物。
與精制谷物(如精白米)相比,全谷物含有更多谷物的天然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不僅提高了營養素密度,還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降低血糖/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
老年人吃粗糧既有好處,也有不足
由于老年人容易發生便秘,糖脂代謝異常,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适當多吃粗糧有利于健康。
研究表明,每天吃85克或以上的全谷類食物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減少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不過,老年人身體功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例如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如果長期吃太多粗糧這樣高纖維的食物,會使得蛋白質、脂肪攝入減少,微量營養素缺乏,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貧血、骨質疏松等問題。另外,老年人吃粗糙的糧食不容易下咽,很容易影響正常食欲,一般以吃精細糧食較為适宜。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粗糧、細糧按一定比例相互搭配。
老年人如何健康地吃粗糧?
1.粗細搭配
在具體食用方法上,建議把每天吃的1/3精白米面換成粗糧,例如煮粥的時候,用1份小米加2份大米,做成大米小米粥。又如,2份大米、0.5份黑米和0.5份紅小豆,做成黑米紅豆粥。
同時,把它們分配到三餐中,如早上喝小米粥、或燕麥粥、或八寶粥(如糙米 黑米 大米 紅豆 綠豆 花生 蓮子 桂圓)、或五谷豆漿等;中午或晚上吃玉米面饅頭、小米面條等。
另外,如果希望粗糧吃起來更加地香甜美味,還可以把花生、核桃、黑芝麻等堅果或種子類打成粉後,放入粥、飯或豆漿當中,另外,葡萄幹、大棗等食材也不錯。
2.量力而行
粗糧雖好,但老年人吃粗糧一定要量力而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大家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物和雜豆類。老年人應适當減少其食用量。特别是對于那些有胃腸道潰瘍、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應盡量少吃粗糧,以免粗糙的糧食加重病情。
3.食物松軟
老年人吃的粗糧要盡量做得細軟,例如,把玉米碾碎成粉末或細小顆粒,變成玉米渣再食用。同時,要充分發揮廚房炊具的作用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采用電飯煲、高壓鍋烹煮八寶粥,從而使其口感變柔軟。
作者:劉萍萍,營養師&科普作者。春雨醫生專欄作者,企鵝媒體平台簽約作者,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