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1 11:16:37

“存量和增量相結合,争取更多的優質企業,我們要一起幹!”

近日,中山市“工改”與招商聯動對接工作會議召開,中山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與中山市招商引資兩大工作指揮部坐在一起,就“工改”與招商近期的聯動對接工作展開充分交流。目的,就是探讨如何更好更快推進“工改”和招商工作的“無縫對接”。

中山全面推進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工作之初,最為常見的問題集中在兩個維度——

為何而改?如何改?

這場會議,是中山“工改”進程中最普通不過的一次交流會,卻從側面回答了有關中山“工改”一系列關鍵問題:“工改”的方法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空間重塑、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等;“工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産業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騰挪空間;“工改”的現實意義,是實現産業發展邏輯的重塑、人居品質的提升、改革動能的再造。

因土地之困而改,因轉型升級需要而改,因時代發展訴求而改——中山“工改”,為未來而改。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1

1月4日,中山市小榄鎮九洲基廣成路工改項目集中拆除現場。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2

早在40多年前,中山就傾其所有“改”過一次。

古鎮的燈飾、小榄的五金、大湧的紅木、沙溪的服飾……一批今日耳熟能詳的中山制造,都是那段拼搏歲月的見證。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呈現出一幅萬物競發的景象,作為改革前沿的中山市,也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

在改革的春風中,一個傳統農業城鎮,開始向工業之都轉變。

1984年7月,中山市委組織了一個6人小組,前往江蘇省常熟、吳縣、無錫等地參觀考察,為中山帶回了先進的經驗。當年9月,中山市委五屆二次全會發出号召,各級幹部要克服“小農經濟思想”“小手工業思想”“小商販思想”。中山随即撥重金支持工業發展,并興修了一批公路、電路、電信、廠房等基礎設施。

改革大潮浩浩蕩蕩。彼時,中山人沒有靜觀其變,主動出擊,牢牢把握住了曆史性機遇。憑借開放的政策、毗鄰港澳的區位、“三來一補”的模式,一批小型和勞動密集型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據統計,1979年,中山鎮(區)村辦工業有468家,從業人員28403人,總産值近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47.79%。而僅僅過了3年,村辦工業已增至2900多家,總産值4.27億元。

随着開枝散葉的個體企業逐漸形成産業集群效應,一批規模龐大的工業集聚區正在逐步形成。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山各鎮(區)已經專門劃出區域,形成連片加工出口的工廠區。到了90年代,中山已經有意識地規劃與招商引資,并開辦起一批工業區。截至2000年年底,中山各鎮(區)自報工業區共197個。

伴随工業區成長的,是通過産業集聚形成的專業鎮經濟模式。

到20世紀末,中山已經具備了集中的優勢産品和生産環節,“一鎮一品”“工業立市”的政策先後提出,恰逢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中山專業鎮的“金字招牌”成功闖出市場,服裝、電器、食品等勞動密集型制造産業在當時的全國市場中站穩了腳跟,造就一批赫赫有名的“中山貨”。

新世紀的春天,在中山持續了近十年。

時代的浪潮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奔湧。2007年以來,珠三角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自發轉移,一些企業謀求内部提升、轉型提高附加值。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我國整體工業結構持續轉型。2010年前後,國家出台關于勞動合同、節能減排等系列政策與規定,再次推動地區産業轉型,全國各産業重視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我國逐漸步入新發展階段。

而傳統發展模式下對土地資源的高度依賴、粗放式發展帶來的低附加值生産,對新時期的中山提出了新的考驗:作為全省土地面積倒數第二的地級市,在開發強度接近40%的背景下,如何換擋提速?

中山必須再次趕上時代。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3

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全球經濟産業格局加速演變,中山若要與時代繼續“同頻共振”,就需要明晰當下的挑戰與機遇。

中山要“向外看”:

随着國内與全球經濟發展與新一輪産業升級,中山的傳統産業優勢逐漸減弱,更多國家與國内城市成為中山在國際、國内市場中的競争者。據統計,中山2000年至2010年出口額年均增長率約19.8%,而這一數據在2010年至2020年則落至1.5%。

數據巨變的背後,是中山産業升級遲滞的劇痛。

面對新興高端産業的豐厚利潤,低技術附加值的傳統産業相形見绌,中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制造産業利潤逐漸變少。以智能化工廠為例,其可以科學地編排生産工序,提高生産效率,還可以整合資源的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在“互聯網 ”下的智能制造使工廠直接面對顧客,不僅沒有了營銷費用,而且可以取得原本給經銷商的利潤,這是傳統制造産業可望而不可即的産業優勢。

市場競争之下,中山的優勢資源也可能外溢至周邊地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山15歲至59歲年齡人口在全市占比約75.44%,在全省僅低于深圳(79.53%)和東莞(81.41%),是全省最年輕的城市之一。而放眼中山周邊,珠海、深圳、廣佛以及近年來經濟增速不弱于中山的粵西地區,其優勢産業對中山的企業與年輕人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如若再不尋求改變,中山本土企業與人才可能會進一步流失。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4

5月6日,中山智能家電産業園(大岑片區)項目片區集中拆除工作正式啟動。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中山還要“向内看”:

當前中山傳統制造業的單位土地面積效益低、能耗大,且缺乏龍頭企業引領,直接影響經濟增長。一方面,在中山市約33萬畝現狀工業用地中,畝均稅收僅約10萬元/畝,為珠海、東莞的1/3。另一方面,“低效工業園”之所以“低效”,還因為其不具備相應的園區管理,也沒有完善的生活、生産、生态配套設施。長久以來,産業集聚但生産粗放,“小散亂污”企業讓中山不得不在環境治理、生産安全監管、優質人才與企業引進等領域給出對策。

中山城市内部的一些“舊疾”也需要一個契機來解決。土地碎片化、低效化使用問題最為嚴峻,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實施減量規劃的地級市,中山土地開發強度接近40%,本地企業增資擴産、外地企業入駐中山近乎“無地可用”。此外還包括水污染,城區規劃,社會治理,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問題,也要求中山必須謀求一變。

中山亟須一次勢如破竹的改變,再次拿出不破不立的魄力,打破“小富即安”的觀念,煥發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盎然生機。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5

新時期,挑戰多,機遇亦多。

中山該如何利用地處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優勢?毗鄰深圳,接壤廣佛珠江,勞動密集型産業并非最優解,中山的産業、規劃、營商環境等,需要進一步擴大到整個大灣區的融合互動發展,産業發展方向需要更加适配大灣區前進方向。

靠改革起家的中山,依舊需要改革破局。

2022年5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提出要提升一體化水平,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突破口,深化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對接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 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 黃金内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同時,賦予中山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使命任務——

中山接過曆史性一棒。

6月,省委正式批複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要求以推進營商環境、産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規劃等一體化為重點,加快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這是全省首個以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的改革創新實驗區,對中山乃至大灣區、全省而言,意義深遠。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6

7月28日,中山市闆芙鎮舉行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動工儀式暨卓航·點點科創城智能制造項目開工典禮。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在這個攻城拔寨、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争流的時代背景下,唯有改革中山方能突破重圍、彎道超車,唯有改革中山方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省委部署中山建設實驗區,對中山而言,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對省委、省政府能委托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原則上都下放實驗區實施;意味着對屬于中央事權事項,中山可積極争取中央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意味着中山可直接複制其他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已獲下放的省級權限。

政策支持力度之大非同尋常、前所未有,必将為中山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加快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翅膀、注入強勁動力。

而插上翅膀、注入動力的基礎,就在發展空間、在土地資源、在發展邏輯。

中山,必須以破解土地碎片化利用之變,帶動營商環境、産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規劃的裂變。

時代在變,中山必須跟着變,甚至要超前變。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7

号角,從2022年年初吹響。

1月4日,中山高規格召開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工作動員大會,數百名“工改鐵軍”共同唱響《敢問路在何方》,“工改”攻堅大幕拉開。

1月14日,中山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關于開展中山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的決定》,首次通過立法形式推動“工改”。

2月11日,中山出台《關于促進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的若幹措施》,全面加快村集體連片低效工業用地和市、鎮(街)屬企業用地改造升級,統籌促進其他土地權利人的低效用地再開發。

2月16日,中山2022年度第二批“工改”項目集中動工拆除,其中火炬開發區沙邊片區項目預計将增加60倍産值,該案例得到《人民日報》報道。

3月28日,中山推出“中山看地雲”平台,“工改”地塊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交通布局、周邊産業配套等情況一目了然,實現了企業線上選定心儀地塊,并直接與市招商指揮部和鎮街洽談項目落地事宜。

4月15日,神灣鎮外沙村11畝“工改”騰挪園正式動工,成為中山首宗集體建設用地“拿地即動工”項目,标志着産業項目“拿地即動工”模式從中山公開出讓的國有工業用地推廣至集體工業用地。

5月6日,中山2022年度第三批“工改”項目集中動工拆除,此前4個月已整理工業用地近7000畝,拆除低效廠房超130萬平方米。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8

中山第三批“工改”項目拆除現場。葉志文 攝

6月9日,中山發布《中山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企業搬遷騰挪補助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确了市級層面支持企業不停産改造的事後獎補。

同月,西區街道金昌工業聚集區改造升級一期項目成功發行第一期專項債券,成為中山首個專項債支持“工改”的項目。

8月2日,中山召開2022年上半年“工改”工作總結會,截至6月30日全市開展拆除整理地塊211宗,共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面積8935.46畝,拆除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完成年度拆除任務比例近70%。同日下午,神灣鎮誠藝·外沙科創城(一期)舉行動工儀式,開創了中山有史以來“單一主體歸宗改造”項目建設的先河。

在20多萬畝低效工業用地上,一場關乎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改革,已然啟動。

中山市的未來規劃與發展(南方觀察中山為未來而改)9

中山“工改”,還改出了項目落地新速度。

16分鐘、11分鐘、8分鐘!通過“預受理”審批模式,再造審批流程,中山不斷加快建設項目從審批到動工的用時。近日,阜沙鎮粵皖裝配式建材阜沙基地項目與西區街道日豐股份高端裝備工業園項目摘牌動工,将最快紀錄刷新至8分鐘。

截至8月底,中山“工改”已拆除整理近萬畝土地,完成年度任務的70%以上,規劃了66個地塊用于企業騰挪安置,用地面積近2500畝,目前已完成安置近300家企業。全市已出台“工改”政策文件超50項;全市“工改”項目已完成招引企業超120家,投資總額近108億元,服務本土企業增資擴産188家,投資總額超177億元。

近9個月來,中山“工改”改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改出了“鳳凰涅槃”的信心。

如今這熱火朝天的一番圖景,與40餘載前那個大刀闊斧改革的城市遙相呼應。回望改革開放以來經曆的跌宕起伏,這一場沒有退路的全城攻堅戰,注定載入中山史冊。

這一次,中山勢必趕上時代,中山勢必再創奇迹。

中山,“工”堅克難,“改”出未來!

【策劃】龔晶

【采寫】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陳少宏 記者 羅麗娟

【作者】 陳少宏;葉志文;羅麗娟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