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條原則就是求同存異。所謂求同就是追求共同目标,有共同喜好。所謂存異就是指在某些問題上,如果雙方觀點不能達成一緻,應該允許對方擁有不同觀點,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強求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一家化妝品公司的推銷員去拜訪一位老客戶,沒想到客戶主管一見到推銷員就說:“你怎麼還好意思來推銷你們的産品?”
這句話把推銷員說愣了。經過詢問,推銷員才明白,原來,客戶主管認為他們剛購進的化妝品并不适合北方人的膚質,而此化妝品正是這位推銷員推薦的。
推銷員很快鎮定下來,微笑着說:“其實我和您的觀點一樣,如果這批化妝品不适合北方人保濕的要求,那你們就會退貨,對不對?”
“是的。”
“按照北方的氣候,化妝品保濕效果應該在12小時左右,對不對?”
“是的,但是在使用你們的化妝品後,不到10個小時,實驗模特的臉就有緊繃的感覺了。”
推銷員沒有馬上為自己辯解,隻是問了一個問題:“這個房間的溫度是多少度?”
“我們的空調室溫設定在24℃。”
“房間因為加裝了空調又沒有開窗,幾乎處于全封閉環境中,空調房間的溫度比一般室外的溫度還要低,是這樣嗎?”
客戶主管點點頭。
推銷員繼續說:“我們這一款産品,所設定的保溫度是在常溫狀态下對皮膚所起的保溫作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肯定有一點差别,但并不代表我們的産品沒有做到12小時的保濕效果。”
客戶主管聽後,便恍然道:“你說得有道理。”
最後,雙方的合作不但沒有終止,這位客戶主管還追加了一批貨物。
如果推銷員一味強調自己的産品多麼好,産品沒有達到效果,那是你們的環境所緻,和産品的質量沒有關系,這樣說肯定會引起對方的憤懑和争辯。相反地,推銷員通過引導,讓對方承認産品沒達到效果是因為他們的使用環境不合适,這就能順利地引導對話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在生活中,兩個性格相投的人很容易成為好朋友,可是即使關系很融洽,希望成為親密無間的好友也很難。原因何在?這是因為人心是非常複雜的,人與人即使意氣相投,也不可能透徹地了解和理解對方。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由于生活環境、知識、人生閱曆的不同,必然産生差異,觀點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脾氣也會随着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更不用說是兩個人了。
希望成為好朋友,百分之百地了解對方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懂得包容,給别人一定的空間,學會求同存異。與朋友相處,應該坦誠相見,求同存異。不能要求朋友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或辦事,也不能要求朋友和自己有完全相同的興趣愛好。實際上,正是因為性格、愛好的不同,才能夠相互吸引,互相學習。如果我們處處強求對方和自己一緻,隻會造成對立。隻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使友誼更穩固、更持久。
有時候,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争執。我們在談話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不要把談話的重心放在“異”上,而應該放在“同”上。
與别人交談,不要先讨論你們觀點不同的一面,而是應該不斷強化與對方相同的一面。這樣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達到你的目的。
在人際溝通中,不管是與關系很好的朋友,還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都應該堅持以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溝通。這是對别人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帶來好人緣的重要方法。懂得了這一點,你在人際溝通中就能夠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靈活自如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公司的經營者通常會欣賞和重用任勞任怨、負責盡職的員工;而對滿腹牢騷、得過且過的員工,經營者則不重用并感到頭痛,甚至想把這樣的員工辭掉。而曾任本田公司副總經理的西田通弘則反對把後者開除。他認為上上之策是:一方面容忍,一方面要盡力把不滿情緒減至最低程度。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
森林并非整整齊齊隻栽種一種樹木。一個茂密完整的森林必定包括五六十米高的挺拔大樹、三十米的次高樹木、一二十米的低矮的樹木以及雜草等。假如隻栽種挺拔的大樹,把矮樹與雜草全都鏟除的話,留下來的大樹就會逐漸衰弱,最後枯黃死亡。同樣的道理,如果把不合己意的異己分子開除的話,就像在森林裡鏟除矮樹與雜草一樣,企業就難以長久地發展。
人的弱點之一就是希望别人欣賞、尊重自己,而自己又不願意去欣賞和尊重别人。人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缺點而很難看到别人的優點,我們必須克服這些人性的弱點。客觀地觀察别人和自己,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還有許多不足,而身邊的人都有值得你學習、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别人有一點比你差的缺點就去否定别人,而應該因為别人有一點比你強的優點而去欣賞和尊重别人,肯定别人。
用欣賞人、尊重人的方式去處理人際關系有許多好處:其一,成本最低,不用花費金錢去請客送禮,不用僞裝自己去浪費感情;其二,風險最低,不必擔心當面奉承背後忍不住發牢騷而露餡,不必擔心講假話,提心吊膽,夢寐不安;其三,收獲最大,因為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賞别人,你便會去學習别人的優點去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己不斷地完善和進步。
人與人之間往往由于經曆、立場等方面的差異,對同一個問題,會産生不同的看法,當同事之間因為工作原因發生分歧時,千萬不要過分争論,不能強求他人接受你的觀點。面對問題,特别是在發生分歧時要努力尋找共同點,争取求大同存小異。
這樣表達最有效
人與人溝通的過程中,不管雙方的分歧有多大、矛盾有多深,總會有一些共同語言、利益以及願望等等。一個人要會利用這些共同點,創造出“和”的局面,心平氣和地與人讨論,這才是可遵循的交友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