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記最發人深省十句經典語錄

史記最發人深省十句經典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04:29:43

“善良”的人真的就有好報嗎?

一味的隻知善良就能過好一生嗎?

善良之人,為什麼很多時候會遭來别人的痛恨、怨罵?

為什麼佛教有一句話叫“地獄門前僧人多”,難道僧人們不是慈悲大善嗎?

……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看一看,早在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裡就已經講述過這個問題。

那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呢,悲劇依然不斷的重演,明明古人就已經總結出的經驗教訓,我們依然還是在重複的犯錯,并且不知悔改。

因為,時代越發展,卻越來越多的人忽略古訓,認為其迂腐無用,又總想用自己的一套新方法來辦事,直到頭破血流,方知古人的智慧。後悔自己懂得太晚,看得太晚,為什麼不在先人的道理上加以總結方再入世呢?

史記最發人深省十句經典語錄(你的失敗大多來自于你的優柔寡斷)1

在潛心研讀《史記》的時候,發現每一章節都埋着一個很深刻的道理,若能細細品讀,再好好深思,無論是做人做事,都會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但往往大多數人的眼睛能看到,卻選擇忽略。

在《龜策列傳》裡講了一個典型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宋元王二年,長江之神派遣神龜出使黃河,結果神龜遊到了泉陽時,卻被一個名叫豫且的打漁人給網住并關在了籠子裡。神龜無奈之下便托夢給宋元王,請求他派人前來搭救,宋元王醒來将夢裡的情形講給了他的博士衛平,此人懂得星相之術。于是,衛平觀天象,發現了龜的形象以及方位,便派人去到泉陽找到了那隻神龜,并把它帶到宋元王的身邊。

神龜見了王之後,伸長脖子往前爬三步停住,又縮回脖子退到原地。衛平告訴王說,神龜向前是對你表示感謝,向後退是請求你放了它快快離開。于是,宋元王知神龜居然充滿靈性到這般地步,立馬決定派人駕車送龜離開,不要耽誤了它出使的時間。

這時,衛平向宋王元進言勸柬:王既然得到了此神龜,又何必輕易放它走了呢。龜的壽命超過天地,沒有人知道它的壽命極限,它能随着四季變化體色,春天呈青色,夏天呈黃色,秋天呈白色,冬天呈黑色。它既懂陰陽,又能預知未來的吉兇禍福。若能把它拿來當成國寶,諸侯都可以降服,安邦定國。

可是,宋元王的仁慈讓他覺得,神龜正因為了解他的賢明才托夢前來求助,若貪圖它的神力,君臣無禮,那國家還有什麼福可言,這豈不是蠻橫兇暴,跟桀纣有什麼區别。

衛平卻苦心勸宋元王,不惜一讓它留住神龜,他說:神龜這次在泉陽受辱必會報複,讓天下大災,若王以仁慈之心放走了它,那必将是讓天下百姓受盡災難,那王也必然受到上天的懲罰。仁義與強權是要分清時機的,行使強權是事業的起點,但是,當天下安定之後必将施以仁義治國。安邦定國,自當順勢而為,按照時機與當下的情形分辨,需強者強,當仁者仁,這樣,才能成就帝王之業,萬不可一味慈悲,婦仁之仁,若失去上天本是賞賜的機會,那就是本國的損失,必會遭來宋國的災難。

宋元王最終被衛平說動,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拜了兩次上天,謝恩上天的賞賜,選擇吉日,齋戒祭祀之後,用刀解剖了神龜,取得完整的龜甲,再燒出清晰完整的兆紋。後宋國得此寶的消息傳遍天下,得到神力相助的宋國也成了國力最強的。

司馬遷于是總結說,神龜雖然俱有神力可以托夢給王來解救,卻依然無法逃脫自己被王宰割的命運,也無法左右衛平向王進言讓自己免遭禍患的發生,所以,縱使你有百般能耐,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世間之事,即使神力又豈能完美兩全,又何必苛求十全十美呢,不完美與缺憾才是萬物長存的法則。

史記最發人深省十句經典語錄(你的失敗大多來自于你的優柔寡斷)2

這個故事,最主要的意思是說,君王的仁慈有時候不但會壞了事,反而會遭來一國的殺生之禍。那麼這樣的善良能說是好是壞呢?

神龜以宋元王的仁義向他求助,卻不知為自己埋下了另一個殺生之禍,它以為的仁慈卻對它變成了殘暴;但若宋元王善良的放走了神龜,那以後的事會怎樣發生呢,或許會按照衛平所推算的那樣,神龜在泉陽受到了屈辱,回去之後發難于宋國,讓天下百姓都跟着遭了殃,最終導緻宋國不安而滅亡,那宋元王的善良卻為他自己與國帶來如此大的災難,又如何去判定這種善良是好的呢。

故而,強,不可一味無底線的強, 桀纣的滅亡,正是因為他們貪婪兇狠,毫無節制地施行暴政,驕慢張狂,用強權鎮壓百姓以達到自己奢靡享樂的地步,不懂得施以仁政,在太平之時施恩于百姓,所以,才會滅亡。

但是,當君王一味的善良仁慈,又必将無法施威服衆于天下,人人都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沒有懲罰而一味的寬容,便隻會當成軟杮子一樣的被奸臣拿捏而無法獨立思考與決斷。

我們現在的人經常會在一些善與孝前加一個“愚”字,這就代表,善良與孝順都是需要思考與正道的,并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一些本是“愚昧”的善良與孝順。而是分清形勢與情形,做出正确的判斷,該決斷與施行強力時,絕不優柔寡斷;該施以仁政時又體恤寬容。因為,萬事有章法,無以規矩不成方圓。

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财,善不為官”也就是這個道理。

萬物都有它對立又統一的一面,若掌握不好分寸,便會形成茫然的局面,明明自己善良做了好人,卻将事情适得其反,反而壞了事,還遭人痛恨。有些人明明看似嚴明狠心,卻還得到好的名聲,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若人們懂得了何時該善,又何時該強,剛柔并濟,恩威并施,才能在事業的成功路上踢走絆腳石,好好前行,心清明則道順。

史記最發人深省十句經典語錄(你的失敗大多來自于你的優柔寡斷)3

《龜策列傳》主要是講,古人用龜甲起卦,幫助人們在大事上有所決斷與思考的方法。雖然聽上去有所迷信,但同《易經》相似,也都有它一定的道理。裡面藏着古人所收集與總結的智慧,雖不可全信,但至少也能幫助我們思考問題的哲學觀,這些都是積極有利的一面。

書中記載,名龜有八種,若得一種,此生必生富貴,這八種神龜是:

1、北鬥龜 2、南辰龜 3、五星龜 4、八風龜 5、二十八宿龜 6、日月龜 7、九州龜 8、玉龜

既然是神龜,那當然也是不輕易尋得的,《史記》上也記明了如何尋找它,以及它們出沒的方式,還有用龜甲蔔卦時所呈現出的卦象。

為何古人如此癡迷蔔卦?司馬遷也有所解釋,他以為,其實真正的帝王又怎麼會凡事拿不定主意而去求神問道相信蔔卦之象呢,那是因為他們擔心後代衰敗,愚蠢的人不再向聰明的人請教而滿足于自己的短見,所以才把這些事情推到一種微妙玄幻的境界,讓人們寄情于精神的信仰上。

我們通過學習古人的智慧,是要對現在自己的所行所言有所幫助,而不片面的去肯定或否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才能将好的、适合自己的為我所用。

《史記》裡的學問真是太多了,研究學問貴在專一門,觸類旁通也就是這個道理,《史記》真是一本了解古代文化多方面的好書,司馬遷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後世了解當下的情形,以及推及出的道理,再加以現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便可讓人在事業上取得一大進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