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街上來來往往地走着很多人,誰也沒有注意到,大才子李白就混在這人群之中。
看着眼前這個快要高興瘋了的家夥,李白心裡暗爽:嘿~竟有人認得我!
誰知杜甫接下來的一句,正戳中李白的痛處!
李白那意思是:NND,總有刁民要害爺,爺受不鳥了!
上篇講到李白的官當不下去了,于是他拿了唐玄宗賞的一大筆錢,出了長安,計劃來個88天環遊世界, 路上正好遇到杜甫、高适,于是三人組團同遊梁宋。
這一年,李白43歲。
如果你認為:他往後餘生,注定要與山水為伴了,你就大錯特錯了!
“東山高卧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啥意思?
咱們谪仙人自比于謝安,依然惦記着天下蒼生,一點點挫折就想澆滅爺的理想?
别逗了!爺-是-李-白!
要說李白的心态,那真不是一般的豁達!
這點小挫折不算啥!為什麼要跟這些愚蠢的人類較勁呢?
我不是還有另一個“谪仙人”的身份嗎?呃……那啥,對不住了杜甫、高适,我失陪了,
爺去考個道士的上崗證去!正是在修道的這段時間,李白創作了上篇提到的《夢遊天姥吟留别》,“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就這麼問世了。
看來修仙的李白,心也沒靜下來,癡癡念念的全是:爺-想-當-官!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幾經輾轉來到廬山隐居。
隐居? 沒聽錯吧?!李白不是要“濟蒼生”嗎?
眼下正有機會,怎麼玩隐居了呢?
這你就不懂了,依照李白的性格,他要效仿姜子牙,等着“有為之君”請他出山!
這樣才能襯托出他“道骨仙風”的範兒啊!
有道是仙界一日,人間十年,14年過去了,機會終于被李白逮到了!
唐玄宗派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去平叛,永王邀請57歲的李白出山,做他的幕僚,李白為表心誠,還給永王回了信:其中一句“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
意思是:如果沒有為蒼生的心,我李白隐居活着挺帶勁,也沒什麼鳥兒用!出山!必須出山!這正好驗證我們對李白“假隐居”的推測!
這次李白重出江湖,能否大展宏圖了呢?他是否在軍中受到永王的重用?
呃……一言難盡啊!
《永王東巡歌》裡寫的再明白不過了,李白邊走,邊揣測永王的心思,隻可惜,怎麼猜都沒猜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李白的“尴尬”:
永王這事,我們可以看出:活在夢中的李白一直在“自說自話”,根本搞不清楚永王東巡的真實目的。
可見,人家永王并沒拿他當核心成員,他隻是個可愛的“吉祥物”罷了。
李白甚至不知道,惡運才剛剛開始,而且要折磨他許久……
永王的事,事關“謀反”,李白無辜受累,逃跑了又被抓回來,見負責抓人的頭竟然是漫遊梁宋的高适,心想有救了,于是在獄中寫信給高适,暗示自己是多麼的無辜!但高适可沒顧及什麼舊情。
這能說明高适無情嗎?不!這隻能說明高适懂政治,
他知道哪些紅線是決不能碰觸的,這點恰怡是李白不具備的為官情商。
還好,李白命中的救星宋若思出現了,把他從獄中撈了出去。
宋若思誰啊?可以理解成現在紀檢委的二把手,李白成了他的幕僚,受到了重用。
絕處逢生的李白以宋的名義,起草了自薦表,向唐肅宗訴說冤情與抱負。
“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
結尾還不忘綴上:“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
翻譯過來就是:小白白超委屈的!永王幹那些壞事兒我可沒參與啊!我是咱們國家的大寶貝,皇上您可得收着!
可惜自薦表石沉大海,誰知道唐肅宗看沒看呢?!
怎奈,好景不長,幕僚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李白就在唐朝的一次清算行動中,因永王這點陳年舊事,被流放夜郎,而且是長期流放,一去回不來的那種。
誰知流放途中,趕上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大赦天下,李白再次逢兇化吉,重獲自由!
59歲的李白又來精神了!他又能施展政治抱負了!
李白激動地脫口而出: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啥意思呢?倒黴事兒都過去了,爺又回來了!
讀到這,我們可以看出:哈哈,還是從前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他仍舊是那個給點陽光就想當官的李白,一生驕狂、潇灑,懷有政治理想,從未改變!
但他的仕途咋就這麼不順呢?
我們撸一下:首先,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該随便放棄自己來之不易的官位,更何況是遭到“妒忌”這種小事!
其次,和好朋友高适一比較,就可以看出:李、高兩人政治城府,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最後,從唐玄宗和永王對待李白的态度來看,李白在他們眼中根本沒有政治才華。
唉!在李白心裡,家、國、天下啥都有,可惜就是沒有政治上的那點B數。
一切的挫折都不會擊倒李白,可是,他每次爬起來,都來不及想自己是不是當官的料,疲于奔命的找下一任大腿去抱!
縱觀李白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最适合他的職業,就是詩人!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餘光中對李白的評價: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啧啧,對李白來講,這算得上是最貼切,最高級的評價了。
其實,李白當年離開長安,并非遭到了小人妒忌,而是另有隐情。
那麼傳聞提到的“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到底是真是假?
我們下期再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