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面貌受父母因素、成長過程、職業、配偶、居住地環境等諸多影響,經過二三十年逐漸形成。作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飲食亦是如此。您可以回憶自己常吃的食物,有多少是從小就喜歡吃的?有多少是因為購買方便而經常消費?有多少是因為女朋友或者愛人偏愛而選擇?在種種因素疊加之下,成年人的口味偏好是複雜且難以改變的。将時光倒流三四十年的話,較鹹的口味偏好通常和以下三種飲食場景相關。
1.鹹與高熱量飲食
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們,為了增加熱量供給,喜食口味偏鹹的菜肴,刺激食欲,提高飲食量,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提高肌肉的興奮度,讓身體變得“有勁兒”“有力量”,足以對抗嚴寒。
2.鹹與高糖飲食
常年生活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地區的人們,為了避免汗液流失導緻機體丢失大量包括鈉在内的礦物質,飲食重鹽多糖,幫助體内鈉、鉀、水形成平衡,以減少中暑、無力等情況的發生。事實上,南方不少地區的菜肴都不能用一句簡單的“北方口重,南方清淡”來形容。南方一些菜品因為善用糖、醋,的确嘗起來沒那麼“鹹”,但用鹽量其實并不少。
3.鹹與腌制食物飲食
在過去,無論南北,不少肉類、蔬菜需要進行腌制貯藏,比如北方的酸菜,南方的火腿。這些食材入肴所帶入的鹽分都很可觀。
近年來,我國生産力水平不斷提高,食品保鮮、貯藏、輸運相關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人們長期形成的口味偏好卻不能在朝夕間發生改變。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愛吃的,決定了父母的口味,而這一代父母的口味又會對下一代父母造成深刻的影響。但如今,北方隆冬有集中供暖,南方暑熱有除濕器、空調,市場上四季都有鮮蔬、鮮肉足量供應,且人們的體力勞動的強度與時間都在大幅下降。換言之,我們對鹽的需求量沒有那麼高了,但吃下去的鹽還是那麼多,與高鹽如影随形的高熱量飲食、高糖飲食、過量腌制食物必然會導緻“重口味者”發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