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14:42

“古典的”(Classic)一詞原指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和建築中的經典,而“古典主義”則多指後人運用古典風格原則創作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通常是高貴、單純、平衡、完美,具有較為嚴格的藝術目的,和對裝飾性的約束。在音樂史上,将18世紀到19世紀初劃分為古典主義時期,更具體的話,有一些學者認為可以限定在1730—1815這一段時間。但實際上時期的劃分是相對的,它與前後的巴洛克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也會有一定的重疊。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古典主義時期音樂)1

在“古典主義時期”内通常又包括兩大時段:“前古典主義時期”(Pre—Classical)和“維也納古典時期”(Viennese Classical)。

“前古典主義時期”通常也被稱為“後巴洛克時期”。寬泛的說,“前古典主義時期”可以用來代表維也納古典時期以前的任何音樂。這一時期相比與之前的“巴洛克時期”在音樂風格與體裁的發展上又向前發展了,莫紮特和海頓早期的作品屬于這一時期。

“維也納古典時期”通常也被稱為是“古典主義高峰”(High Classical),這一時期通常是指18世紀末葉到19世紀初,主要以海頓、莫紮特、貝多芬成熟時期的創作為代表。這一時期,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在“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積累上進一步發展,風格逐漸明确,形成了期獨特的典型特征。

一、古典主義時期的社會背景

18世紀中、下葉的歐洲,歐洲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ntion)使得歐洲完成了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在經曆了漫長的封建社會之後發現,人類是通過不斷進取是可以改變社會和曆史的。

在思想文化領域裡,法國“百科全書派”掀起了“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啟蒙運動是在17—18世紀一場資産階級和市民階層的反封建統治、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在“文藝複興“、“宗教改革”後又一次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這次運動主要以法國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産階級革命作了行動與思想上的準備,其影響遍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在德國文學戲劇界展開了“狂飙突進運動”(Sturm und Drang),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代表作品,作品通過“維特”這個形象的故事表達了人類内心情感的奮進精神。狂飙突進時期的作家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别是盧梭等人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們歌頌“天才”,主張“自由”、“個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這種對人的本性、人的自我價值和情感的自覺關注,為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思想觀念做了一定的預示。在“啟蒙運動”和“狂飙突進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18世紀的歐洲藝術與音樂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并走向高度的繁榮與發展。

在這一時期,歐洲各個國家新興市民階層不斷壯大,18世紀的歐洲音樂也由原來的宮廷、教會開始走向了市民百姓的生活,這促使了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出現了世俗化、民衆化的趨勢。18世紀,印刷技術得到了一定的推進、樂器的制造技術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進,特别是羽管鍵琴向鋼琴的過渡,這為演奏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古典主義時期音樂)2

二、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音樂風格

在“前古典時期”主要有三種音樂風格,分别為:“洛可可風格”(Rococo)、“華麗風格”(Galant)、“情感風格”(Empfindsamkeit),這三種風格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并存,同時也是18世紀音樂風格的衍變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

“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在裝飾藝術中的一個術語,通常是對典雅精緻、輕盈小巧風格的描述,後來音樂領域借用這一術語特指18世紀歐洲的一種音樂風格。具體在音樂領域對“洛可可風格”的界定目前還是比較模糊的,但通常來說,這種風格一般是指18世紀的法國音樂,通常是包括法國古鋼琴音樂和法國歌劇中芭蕾舞蹈中的音樂,同時也包括一些其他國家地域作曲家創作的類似風格的的作品,如佩格萊西的喜歌劇《女仆作夫人》通常也被人們成為是“意大利的洛可可風格”。

“華麗風格”是一個在18世紀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通常指伴随着輕快的、周期性的旋律和适當的演奏方式的音樂。“Galant”這一詞并非是18世紀所創,其最早意為“英勇的”,在16世紀30年開始,“Galant”的含義逐漸變成了“優雅的”;在17世紀法國的組曲中,有許多被稱為“galanteries”的作品;從18世紀開始,在當時的很多音樂作品中,開始較為普遍的使用“Galant”用來形容自己的作品風格;在18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很多“Galant”或“galanteries”風格的的器樂作品,這一時期可能是“華麗風格”在器樂音樂發展中的頂峰。“華麗風格”它的詞義包括:明晰的織體、帶常用終止式的周期性樂句、随意裝飾的旋律、簡單的和聲、不協和音的自由處理。”“華麗風格”在某種程度是在18世紀教堂音樂盛行的背景下,作曲家們從教堂音樂風格中突破的一種産物。

“情感風格”主要是指在18世紀中葉在北德産生的一種音樂美學觀念,作曲家秉持着這種觀念創作出很多具有“情感風格”的作品。其中主要主要以C.P.E.巴赫的交響曲和鍵盤奏鳴曲等作品風格為代表。“Empfindsamkeit”這個單詞,最早在18世紀通常被翻譯為“感性的”,後來逐漸被音樂領域用來形容一種音樂的風格,這種風格的美學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主觀的表達最終能和聽衆達到一種親密而敏感的關系,甚至能使得聽衆為作品動容。“Empfindsamkeit”是在歐洲廣泛流傳于不同領域的一種審美标準,它最早并非出現在音樂中,其是起源于英國的文學,在當時英國的文學領域中認為,情感的即時反映要比理性思考更能衡量人們正确的道德行為。C.P.E.巴赫一直與英國文學界的關系十分緊密,由此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借用了這種風格,如在《普魯士奏鳴曲》中就明顯了體現了“情感風格”。這種風格與巴洛克時期追求類型化的情感表現不同,它是在“華麗風格”的基礎上形成的,但其更注重内在的激情,但又避免了許多華麗的裝飾。因為“華麗風格”主要流行在18世紀中葉的德國,所以一些曆史學家認為這種風格的出現與同時期德國“狂飙突進運動”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以上的“前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逐漸融合為一種風格,即“古典主義風格”,滲透在“維也納古典時期”海頓、莫紮特的早期作品中,甚至在貝多芬的一些作品中。這種風格的旋律經常由短小的樂句構成;兩個樂句會形成呼應;常用分解和弦的重複音型,即“阿爾貝蒂低音”;結構和主題中的對比開始加大。等等。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古典主義時期進入到“維也納古典時期”,這一時期延續了“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的同時,産生了一些新的趨向,并且在音樂家的創作中可以看出,巴洛克時期的複調音樂風格已經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義音樂的主調音樂風格,“維也納古典時期”的音樂的總體藝術風格特征完全形成。這一時期的音樂語言精練、質樸、親切,形式結構明晰、平衡,音樂中的矛盾沖突不斷的加大,音樂更具有内在的發展動力與思想内涵。以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音樂大師們的創作,體現出了形式與内容的完美結合,确立了西方古典音樂的經典範式。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古典主義時期音樂)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