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有一種特别奇怪的思維,以為三年的全新品牌比30年的老品牌更有價值感。
讓我說,這是病,得治。
小鵬、理想、蔚來這種企業本質上是靠營銷、定向設計出來的産品,每一個産品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想要撬開用戶的錢袋子。
所以你會認為新勢力很符合你們的用車需求,比如說小鵬P7那個700km的超長續航成績,再比如說理想ONE這種能夠挂綠牌、尺寸特别大、屏幕特别長的車型,再比如說價格非常高,但把你當上帝供養的蔚來ES8。
這些點,沒有一個不踩在你的痛點上,讓你覺得他們特别好。
但我永遠都相信一點,汽車工業是一個人才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産業,沒有所謂的彎道超車項目,隻有技術紮實、做工穩定的産品才值得買。
中國汽車産業中集人才、技術、資金于一體的優秀企業不多,傳統領域的長城、長安、吉利都是強勢選手,我永遠都相信他們在基礎制造業上的成就,而全新領域中的選手則隻有一個,那就是已經放棄燃油車的比亞迪。
電池研發、生産、設計,BMS系統處理,芯片研發、制造等各個重點環節,比亞迪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全面的産業狀态,它不僅造車,也服務很多上下遊企業。
前兩天有個梗,非常有意思。
“覺得比亞迪很Low,繞開比亞迪買的小鵬,最後才發現小鵬用的還是比亞迪的配件,繞來繞去還是沒繞過去比亞迪”。
這個梗是真實存在的。
比如說,小鵬的IVI主機就是比亞迪供貨,前陣子36氪發文小鵬、蔚來拟采用比亞迪電池,再比如說一部分中國企業使用的車規級芯片,大約有20%左右是比亞迪生産的。
前陣子創維汽車登場,引以為傲的技術是裝備了比亞迪的DM-i動力架構。
倒也不是說比亞迪多麼強悍,而是在這個浮躁、組裝造車的時代,能夠沉澱下來做技術的企業不多了,目前的産業現狀是,拿着錢就能造車,剛才我們也說了造車拼的是技術沉澱,雖然有錢就能造車,但畢竟在資本市場看來,這些企業更像是巨人肩膀上的泡沫。
巨人在的時候,他們可以飛得更高,巨人倒下了, 他們也就夢碎了。
技術沉澱是一個非常長周期的事情,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真正想要攻克一個技術非常難,比如說比亞迪的IGBT芯片研發曆史還得追溯到2005年,18年時間才讓今天勉強擺脫行業的束縛。
要知道擺脫束縛和走在前列是兩個概念。
目前絕大多數新勢力的成功都隻以銷量多少判定,但我認為這是極為膚淺的,行業大放水時代真的可以做到“車更大、設計更好、續航更長、服務更好”,以此來撬動消費市場。
但底層邏輯依然拼的是技術儲備和産業規模。
比亞迪擁有調動每年100萬産能的實力,也有整合整車技術的技術儲備,同時還有不斷前行開拓的研發團隊,業内人士對王傳福的評價非常高。
但我仍然想不通,為什麼總有人會被新勢力的一些膚淺優勢所吸引,一邊用着比亞迪配件的新勢力,一邊說比亞迪很Low。
百思不得其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