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杭州包曉雲

杭州包曉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14:31:39

杭州包曉雲(包曉雲老一中一)1

老成武一中大門

一提到“老”字,總有些懷舊的情節,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說到“老一中”,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大抵都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年代,“老一中”也在向人們展現出不一樣的滄桑。

我對“老一中”的印象,始于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初,因為父親在一中工作,所以自幼就随着父親從農村老家來到了一中。因為年幼,對那時一中校園的分布也隻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現在能記起來的是:學校東面是成武到單縣的公路,南面是莊稼地,西面縣醫院,北面是尚未開通的新大街。大門在學校東側中間偏南的位置,門朝正東,進大門朝西的道路将學校分為兩大塊:南側自東往西是操場、果園、菜園;北側自東往西是教職工宿舍、辦公區、教學區、學生宿舍。

一中的大門中間是對開的兩扇,兩邊分别兩個小門。走進大門約五十米,迎面正對的是混凝土結構的一堵高大迎門牆(也稱照壁),高約有七八米、寬約五六米的樣子,很是壯觀,模糊地記得上面書有偉人關于教育方針的語錄。

大門和迎門牆中間道路的兩側是高大的法桐樹,緊挨大門朝裡道路的北側是一個花園,記得當時種植的有紫荊花、木槿和竹子,其他的花木就叫不上名了。花園北面有一個小賣部,經營這個小賣部的大爺人都稱他為“老歐”,小時候隻感覺這個姓很别扭,所以印象也很深,參加工作後的一次聚會中遇到一位姓歐的同學,聊起來這個小賣部的歐姓大爺,竟然是九女鎮歐樓他本家的大伯。

校園南部靠東的位置是操場,操場的中間是兩個藍磚鋪就的籃球場,周邊跑道全是土質的。球場盡管坑窪不平,在當時來說應該是縣裡最好的運動場所了。操場的西端是六棵高大的垂柳,垂柳的西面是幾十畝地的果園,果園的西面又是幾十畝地的菜園。果園西側的菜園,當時還種有小麥、玉米之類的莊稼,菜園的中間有幾間房子,是灌溉用的機房,緊挨着房子西邊是一口很深的水井。當時很好奇,去看過那個可以用電機或是柴油機帶動的抽水泵,電機和柴油機在房子裡地面上,通過一條皮帶斜着下去和房子外面水井旁邊的水泵連起來,工作起來噪音非常大。

當時學校的中樞應該是教導處,教導處在學校進門朝西東西大道西段的北側,座北朝南,外面三間屋,裡面一個套間。教導處正對屋門的北牆上面是一個木制的中堂,紅底金字,中間的内容記不清了,兩邊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兩個豎幅。現在想來,那些妥妥地應該是進教育博物館的文物,油印機、手搖電話機、“三五”牌的挂鐘,就連那個喊老師開會用的鐵皮小喇叭如果留存下,也應該算是有點價值的東西了。

當時教室大都在學校的中間位置,教室位置偏西的地方是學生宿舍,夥房在學校的西北角。學生的人數沒大印象了,隻記得教師也就是二三十人,大都是單職工,學校隻有零星的幾家家屬院,分别在一中的東北角和西北角。隻記得當時的學生,好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比較充裕,經常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出校門:去牛角尖幫農民收割過麥子、去縣農機場參觀過車間生産、在氣象站聽過工作人員講課,我就做為吃瓜小朋友跟着去玩,隻覺得當時挺好的。

因為是七十年代初期,政治氣氛還相當濃厚,印像中整個校園藍灰色建築映襯下的是各個角落鮮豔醒目的标語,還有那震天的鑼鼓、激昂的口号、三五成群經常組織活動的同學們,這也就是我對七十年代初“老一中”的印象。

這個一中也就是成武縣教育的曆史長河中承載着全縣人的追求和希望、留下了多少人的遺憾和淚水、托起了幾代人的幸福和夢想的“老一中”;也是從那時起,我結緣近半個世紀、為之心心相惜的“老一中”。

作者:包曉雲 成武縣教育和體育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