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看似隻是一個代稱,卻對學生影響深遠,好聽的名字,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當老師在課堂上叫自己的名字時,會感覺自豪而榮幸,課下玩耍之時,聽到同學叫自己的名字,也會感覺十分開心。
一些家長在懷孕期間,就開始研究子女的名字,翻閱書籍,上網查詢,甚至還會請高人幫忙,就怕因為父母才疏學淺而起錯名字,進而耽誤他們的前程。
一直以來,“子女随父姓”的觀念根深蒂固,不過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低,思想觀念也與以往發生不小改變,子女随母姓也越來越多。
新生開學前,班主任老師會先拿到學生的花名冊,老師一般會先通過名字,認識一下班級同學,對于那些名字比較特殊的學生,往往印象比較深,當然那些好聽生動的名字,也會給老師留下不錯的印象,開學後迫不及待想要認識這些同學。
楊老師是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在拿到學生花名冊時,第一眼就看到一個特殊的名字,名單中現實的名字為“第五月”,讓楊老師感到好奇,難道該同學姓“第”,又是是一個罕見姓?
開學後經過與學生父母聊天後得知,原來這位學生姓“第五”,這個姓氏是母姓,由于母親姓氏比較罕見,為了将此姓氏延續下去,家人經過協商,表示孩子應該随母姓。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姓氏比較多,在百家姓中,靠前的比較常見,而排在後面的姓氏,雖然人數比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意義,有必要進行文化傳承。“第五月”同學的父母也是此種想法,不希望母親的罕見姓氏失傳,于是全家人一緻同意學生應該随母姓。
由于姓氏比較特别,再加上名字,連起來好聽又新穎,各學科老師在點名時,都喜歡叫“第五月”同學,再加上這位女同學比較乖巧可愛,學習态度端正,成績也非常不錯,備受各學科老師的喜愛,在同學之中也很受歡迎。
“第五月”同學表示,也對自己的名字很滿意,就連“第五”女士的婆婆也表示:這姓名真的很好聽,絲毫不介意孫女随母姓。
如今很多年輕的家長,在給學生起名字時,可謂是煞費苦心,希望給他們起一個完美的名字,此時不少家長會向小說男女主的名字靠攏,像子軒、梓軒、紫萱,比較受90後家長的喜愛,在小學生入學名單中,此類名字的重名率非常高,常常讓老師都分不清哪個學生的名字具體要怎麼寫。
還有一些家長為了避免班級同學的重名率,會起比較個性化的名字,這樣老師在課堂點名時,不僅能對學生影響深刻,還能很好的與其他同學辨别開。
不過部分家長自認為很有“文化”的名字,實在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諸多不便,很多難寫的生僻字、繁體字成為名字的常态,這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擾。
小學生童言無忌,喜歡根據同學名字的諧音起外号,雖說同學之間并無惡意,但也會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此外在考試中,學生需要想寫好自己的姓名,那些筆畫多而繁瑣的學生,可能姓名還沒寫完,其他同學已經答完兩道題了,會增加學生的考試焦慮,進而影響正常發揮。
相比之下,對于“第五月”同學而言,不管家長給學生起什麼樣的名字,都不用擔心重名問題,此姓氏本就罕見,班級中别說重名,就連姓氏一樣的同學可能都沒有,家長在給學生起名字時,無需考慮重名的問題,好聽有寓意即可。
學生時代,名字對于學生的影響并不小,過于特殊的姓名,會讓學生感覺自卑,而過于偏僻的字眼以及帶有歧義的名字,也會讓老師感覺尴尬,盡量避免叫學生的名字。
其實老師并無其他意思,單純地不想叫名字而已,不過在學生看來,可能會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久而久之,學習的心情受挫,甚至會産生厭學心理。
還有一些年輕的學生家長,出人人父人母,可能尚未領會到教育的深層含義,喜歡給學生起比較萌的名字,比如“屈啦啦”、“唐好甜”等,看似在錦上添花,實則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諸多影響。
今日話題:你們還見過哪些罕見的姓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速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