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發表,佛系、錦鯉、skr等詞語入選,成為年度網絡用語。
刷微博時,也常常能看到有人自稱為“佛系青年”:
對待感情,既不強求,也不主動;
對待學習工作,隻要不太差,就可以了;
對于點外賣、網購,不催單,也不差評。
“都行”、“都可以”、“沒問題”成為“佛系青年”的口頭禅三連。
好像這屆年輕人,已經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了。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佛系青年”的現狀綜藝節目《金牌調解》中,就有這樣一位“佛系青年”——小胡。
他畢業于985高校,曾經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卻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了父母的心病。
不願意談戀愛,不喜歡與人交往,甯願與四五隻貓為伴。
不願意去公司工作,也不想報考公務員,已經30歲的他靠着零散的家教收入維持生計。
他覺得生活,隻要能糊口就行。
小胡的生活狀态令他的父母焦慮又心疼。
父母曾勸說小胡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多出去與人交往,過正常人的生活。
但小胡卻說:“就這樣吧,挺好的。”
一句話堵了父母的勸告。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提問:“人既然知道努力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不願意努力呢?”
有一個很戳心的回答:“我與其投入努力之後,承受沉沒成本的痛苦,不如索性不努力,還不用承擔損失。”
或許,這就是很多現代人甯願自稱“佛系青年”,也不願意努力的原因之一。
但是“佛系”,真的就是指安于現狀,不需努力嗎?
“僞佛系”VS“真佛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于年輕人而言,有壓力、會焦慮、會心慌,這些心理狀況都是很正常的。
面對生活,你說“都行,都可以,沒關系”,選擇得過且過,結果就是用心的人上去了,你卻沉下來了。
本來你隻需跳一下可以夠到,但你懶得踮腳;
本來再嘗試一次,轉機就到了,但你不想費那個勁;
本來你完全可以解決,可是你不願扛下這個壓力。
人生就是這樣: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佛系”這個詞一出,馬上引發年輕人的強烈共鳴,好像一夜之間,所有的事情都與它産生了關系。
似乎身邊同齡人對于工作與生活,就是一種“一切随緣,不争不搶”的态度。
警惕,你可能已經陷入了“僞佛系”的陷阱。
1.真正的佛系,應該是不逃避現實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中說道: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松浦彌太郎在他27歲時,便擁有屬于自己的書店,之後還成了暢銷書作者、《生活手帖》雜志的總編輯。
不了解他經曆的人會說,他可真是年輕有為又運氣爆棚。
然而,事實卻是,他也落魄過。
18歲時,高中沒畢業辍學去了美國,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成了無業遊民,過着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面對這樣的現實條件,他沒有選擇随波逐流。
而是想着不會虛度光陰,又因為喜歡閱讀,所以花很多時間呆在書店。
即使每天隻吃一頓飯,餓着肚子,也要去書店看書。
日積月累,他才逐漸發現了隐藏在書店中的商機。
他将一些歐美舊書、舊雜志,尤其是設計類的專業書籍帶回日本,賣給有需要的人。
最後逐步發展成了一個書店老闆,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很多人誤以為“佛系”就是不作為,每天把“佛系”挂在嘴邊,為自己不思進取的行為找借口。
卻不知道那些真正理解“佛系”的人,他們比誰都更積極地生活着。
2.真正的佛系,應該是“淡泊明志,甯靜緻遠”
諸葛亮在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這是古人的“佛系”。
而這裡所講的“淡泊”、“甯靜”,不是現在“佛系青年”所理解的安于現狀和無所作為,而是抛開雜念之後的全情投入。
他更像是胡歌的經曆。
胡歌在出演《仙劍》爆紅後,還願意去接演話劇沉澱自己。
他的選擇,不被很多隻想掙快錢的人理解,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後悔過。
也正是因為在話劇舞台上的演出經驗積累,才讓他的演技有了質的飛躍。
他曾說:
“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每次在達到一個巅峰時,總要跑去一個山谷裡緩緩。對我來說這些巅峰并沒有一個比一個高,所以我會反思是不是這條路走得不對,這可能是地基的問題,所以我要回去挖地了。”
所謂“挖地”,就是不斷沉澱。
當你可以清醒地站在人生更高處審視自己,讓自己始終保持沉澱,才是真正的佛系。
擺脫“僞佛系”
其實,真正理解“佛系”的人,他們比誰都認真。
正因為知道命運的無常,他們才會堅持把手邊的每一件事做好,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
就如經濟學家何帆所說:
在面對未來的不确定性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雷達打開,把你所有的觸角都伸出去,把你所有能想到的準備工作都做好,然後等待未來的檢驗。
換言之,一句話“批量上傳,等待爆款”。
真正的佛系,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他們的心态比誰都積極,在拼盡全力之後,選擇以坦然的姿态擁抱人生。
他們不是生活的逃兵,反而是最熱愛生活的一群人。
願陷入“僞佛系”誤區裡的你,從此不再虛度人生。
本文來自“人生成功隧道”
本章為《人生科學系統論》——愚昧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