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還對寶寶喊出的第一聲“媽媽”記憶猶新,而在1—2歲這個階段寶寶将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寶寶迎來詞彙的爆發期!1—2歲是語言發育重要時期,在享受寶寶學說話帶來的小樂趣的同時,家長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學說話呢?
不要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
在育兒的過程中,孩子一個哼唧、一個眼神,不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像“雷達”一樣敏感,立刻就知道寶寶想要幹啥。這種情況下,寶寶自然基本喪失了交流的意願,反正不滿意就哭,哭了就有人改正錯誤,重新滿足了要求,這樣做很不利于寶寶學習語言。建議家長再遇到這種情況下,稍微要延遲滿足,即便知道寶寶想要做什麼,也要假裝不知道,盡量引導寶寶盡量自己開口,如“你是想要蘋果還是草莓?”如果是寶寶不熟悉的詞語,你也可以慢慢說出來。
重複重複再重複
研究人員發現,在孩子從父母以及其他照護者處聽到的詞彙量,與寶寶的智商和學習成績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他聽你說得多,慢慢地也會自己嘗試說,并且會學會越來越多詞了。
家長需要做的是,是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确、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比如,走在路上可以指着路過的車輛跟寶寶說,“這是小汽車,那是出租車,那是公交車,那是紅綠燈……”當孩子坐在澡盆裡洗澡的時候,你可以講:“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裡的時間長了,都起了小皺褶。”總之,運用你的經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并且學會如何描述。
少玩手機、多親子閱讀
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多跟寶寶進行一些親子閱讀吧。科學育兒反反複複的在不同的文章裡面推薦給孩子讀繪本這件事,因為這個事兒太神奇了,在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寶寶可以學到更多的詞彙以及句子的表達,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其實在這個年齡段,每個寶寶在語言能力方面的差異很大,有的隻依賴幾個常用單詞來表達,而有的寶寶叽叽喳喳地說很多句子,這都是正常的。媽媽們請不要太心急,也不要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跟寶寶多多交流,讓寶寶保持愉快的情緒,在輕松愉悅充滿愛的氣氛中學說話,也會事半功倍。
多帶寶寶外出活動
家長平時要多帶寶寶外出活動,讓他多接觸同伴的寶寶,培養說話的興趣。因為集體活動是寶寶們最好的相互交流的紐帶。他們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并能從同伴處獲得安全感。
别拿孩子當笑料
寶寶在學說話階段,因為不能正确發音,會遇到很多家長覺得好玩的事情,比如,寶寶會發出一個奇怪的語言,搞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後大人再反複的學寶寶的錯誤發音,用這個來逗樂大家。這個真不好,寶寶發出可笑的音階确實挺歡樂的,但是歡樂過了,爸爸媽媽要做的是糾正孩子的發音,而不是拿來當笑料,不斷重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