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豆子營養豐富,可豆子發芽後,營養會變得更好。
有很多關于豆子發芽前後的研究,都證明了豆芽比豆的營養還要好。
這種“好”體現在兩方面:
1、 增加了原本沒有或很少的營養物質
比如維生素C,豆裡面含量不高,卻會随着發芽,産生大量的維生素C。
還有維生素K、B族維生素和γ-氨基丁酸,這些都是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它們都會伴随着發芽而增加。
2、 反營養物質下降
豆子中原本存在一些影響營養吸收的物質,還容易引起人脹氣,不易消化吸收。
可是發芽後,這些物質含量就會大大降低,比如影響營養吸收的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還有容易引起脹氣的棉籽糖…
豆芽營養這麼好,可我發現周圍很多關注健康養生的朋友對豆芽的印象卻很差。
是什麼讓大家對豆芽失望的呢?
對“毒豆芽”的恐懼
一些黑心作坊、商家為了經濟利益,發豆芽時采用含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殺菌劑的成分,比如常常聽到的“無根水”。
這樣一來,就能加快豆芽生長、增加産量、還能讓豆芽看起來品質更好,比如豆芽根須少,更加白嫩。
發豆芽最常使用6-苄基腺嘌呤,這個物質就是植物生長調節劑。這東西一直頗有争議:
有些覺得它有毒,所以有段時間用過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被稱為“毒豆芽”。
後來又有不少專家為它平反,認為它隻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體毒性并不大。把這樣的豆芽稱為“毒豆芽”是不科學的。
2015年,國家明确了豆芽生産過程中不能使用6-苄基腺嘌呤、赤黴素等物質,标準裡也給它設置了一個最低殘留量≤0.02 mg/kg。
不過除此以外,尿素、漂白粉、抗生素…都曾經出現在黑作坊生産的豆芽中,這讓大家對購買豆芽越發沒有信心。
對豆芽的誤解
豆芽吃起來脆脆的,水分很足,有人就認為豆芽都是水,沒有營養,這可是對豆芽的誤解。
害怕緻病細菌
豆子發芽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這也是細菌喜愛的環境。伴随着豆芽生長,也有可能會存在緻病細菌。
2011年歐洲出現的腸出血性大腸杆菌就是源于豆芽。
2014到2015年期間,美國發生過好幾起因為豆芽,感染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的事。這兩種都是對人體危害極大的緻病菌。
對于緻病菌,其實不用過于擔憂,一定要把豆芽充分加熱透,一般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如何鑒别毒豆芽
網上有很多鑒别的方法,基本都是聞、看和動手掐。
加了尿素的豆芽聞起來肯定有怪味;
個頭太均勻、太粗壯、沒有根須、根須很少、根須很短的豆芽都可能是加過“料”的;
用手掐開,健康的豆芽一般水分更足。
自己動手發豆芽
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考慮自己發豆芽,其實方法很簡單。
1、把黃豆或綠豆清洗幹淨,放水裡泡過夜,大于10小時。
2、将水瀝幹,找個孔小的籃子,可以直接把豆鋪在上面,孔大的可以鋪塊濕布,豆鋪在濕布上。豆子要均勻鋪開。
3、上面蓋塊濕布,這樣就能創造出潮濕黑暗的環境,有利于豆子發芽。
4、每天上下午給豆芽澆水,等上五天左右就大功告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