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東城犬眠嶺,這個熙熙攘攘的居民樓村落裡,有這麼一棟灰頂白牆的書院。
四層樓,白色外牆,拱形門框。
有遺世獨立的疏離,也有着接地氣的日常煙火氣。
書院的主人是一對夫妻,黃曉虹和伊雄晖,在日本讀完書法專業碩士,兩人攜手回了東莞。
對的,沒看錯,就是書法碩士,而且夫妻雙雙都是狂熱的書法愛好者和專業的書法研究者。
他們對書法長達十多年的專業師承和熱愛。讓他們放棄了高薪的公務工作和教職工作,選擇在東莞,将一棟村屋,改造成一家書院,既是工作室,也做書法藝術的教學。
白牆素壁,門口的枯山水,案桌上的長卷,抽屜裡的日本墨塊,淡然雅緻,牆上皆是一兩百年曆史的畫作、書作,抑或,伊雄晖自己的作品。
和一牆之隔的車水馬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為書法能帶給生活的實在太多”,他們說,“不僅僅是寫字,它是藝術,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陪伴。”
書院取名“聿修”,出自《詩經·大雅》,是繼承發揚先人德業的意思,而“聿”本就是毛筆的意思。
寫字,讀書,刻印,泡一壺茶和朋友暢飲,或是在天台揮毫,這對夫妻在過着的,就是咱們東莞的世外桃源生活。
更羨慕的是,都愛書法的夫妻二人步調一緻,這才是這桃源般生活裡最大的默契。
聿修書院現在有六十多個學員,成人與孩子皆有,他們的課程和外面的書法教學截然不同,用他們夫妻倆的話來說,就是,他們的書法課,首先要讓學員們看到“書法藝術的全貌”。
不是一橫一捺臨摹着寫而已,黃曉虹說,“文字的發展,書法風格的變遷,曆代書家的書論,文辭的修養,詩書畫印的鑒賞等……這是我讀碩士時了解到的一個關于古代文人的世界,我們希望能讓更多對書法感興趣的朋友看到。”
有态度,有學術,亦有溫柔,就是這夫妻倆想把書院打造成的樣子。
在我們來之前的三年,伊氏夫婦和他們的書院就已經小有名氣。
用當下流行的話,叫做網紅。
但當我們踏入這個隐藏在居民樓裡的書院時,還是被驚豔到了。
幹淨、素雅的内飾和門口的日式枯山水相映成趣,像極了我們心中的世外桃源,而實際上,這裡也是這對夫婦的心中桃源。
從日本留學回來後,他們心無旁骛,對打造一家傳統書院的心,非常笃定。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不少标簽在他們身上,“海歸創業者”亦或是“夢想改造家”。
但是又都不确切,他倆說,“我們的夢想,不是改造出了一個多麼美的書院,我們要做的,是想把書法藝術真真切切地繼承并推廣開來。”
他們打破了書法的枯燥和沉悶,以及一直以來濃烈的“中年人感”,我們在這對年輕夫婦身上,在這個别具一格的書院裡,看到了屬于書法的,維度更多,更有趣,也更磅礴的呈現。
書院的一樓,有他們從日本和各地淘回來的各式的文房,“文房從來不止四寶,光是墨塊,學問就相當多,最需要普及的一點,就是古人真正書法的用墨,不是用墨汁,而是要用墨塊,在硯台上,細細研磨而出。”
而關于紙張和硯台,也是同樣有着旁人不人知的學問和藝術。
看着這些墨塊和琳琅滿目的紙張,書院已經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更不用提,那些磨墨專用的硯滴,和各種毛筆了。
聿修尊崇古法,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專屬的硯台和墨塊,存于此。
“生活,要越來越精緻,書法也是一樣,它不是一種隻會把衣服弄髒的技術,而是一門讓人身心舒暢的藝術。”
黃曉虹說,至少在我們這裡學過的學員,于審美,于品質,于氣場,都是一流的。
因為耳濡目染。
真正能夠耳濡目染的,還有三樓四樓的展廳。
“我們常常舉行書法交流活動,也會引入中國或日本保存較好的百年字畫做展覽。”伊老師一邊走一邊介紹,這裡的展品和作品都是出自于數百前的大師。
“在學書法的時候,除了學習怎麼寫,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學習怎麼欣賞。”
三樓展廳的正中央,是伊老師寫的一個大大的“融”,長寬都是一米五,氣勢傲然。
是這次舉辦百年日本畫展的時候,夫妻倆在天台一氣呵成寫就的,“世界的文藝交流一直在不斷融彙。”
因為伊老師也是專業的篆刻人,展廳裡不乏精緻的金石篆刻,也都是出自他的手。
從立意到風格,細緻精巧,獨樹一幟。
就這樣,光是在書院欣賞和參觀,我們用了好長一段時間。
在三樓的展廳,挂着一副伊老師寫的字,寫的是——墨卿,用的檀棕色的紙,銀色的墨。
那是他們兒子的名字,與他們的氣質風格,一脈相承。
墨卿現在快兩歲,經常跟爸爸媽媽出入美術館和博物館,看爸爸寫字,和媽媽看字畫,在書院門口的枯山水玩耍。
黃曉虹說,他們家有一個特點,就是書多,已經做了整面牆的書櫃,書依舊多到無法放置。
“所以,墨卿沒看什麼繪本的”,她笑到,“人家的孩子是看繪本長大,我們的孩子是看着一兩百年前的字畫,慢慢長大。”
不止是對書畫藝術裡審美的追求,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也是相當有質感且精細的。
一壺茶,一張書案,或是一支筆,“我們不希望有不美的東西在身邊,換句話來說,就是不希望将就。”
就是這樣不将就的品性,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桃源般的書院,也讓我們看到了夫妻二人這樣淡泊如水又精緻儒雅的生活細節。
不将就的,還有兩人對陪伴孩子的态度。
因為要經營書院,墨卿一歲半時,二人就把他送去了早托,“陪伴應是高質高量的,而媽媽自己的生活追求,也希望并存。”
于是,他們來做了一件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
送早托中心這段時間,每天他們都盡量做到兩人一起送園,兩人一起接放學,一天都沒有落下,一次都沒有錯過。
“父母雙方的在場,對于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信心和愛意。”
03讓孩子看到書法世界的全貌
說到書法和教學,夫妻二人滔滔不絕。
除了對于生活品質和審美的通感,書法帶給人最重要的,就是面對自我的能力,享受孤獨的過程。
“一個人能不能獨自靜下來,是一種基本能力,我們學習書法,就是怎麼去和這種能力對話,共享。”
聿修書院的教學工作,目前都是由伊老師來完成。
但态度和理念,黃曉虹和丈夫也是如出一轍。
伊雄晖老師,10歲開始師從專業的書法老師,一路學習上來,直到在日本摘取書法碩士,道路的方向都沒有變過。
和其他地方的書法學習完全不一樣的是,這裡的教學從來不急于求成,“書法也好,篆刻也好,我們隻傳授傳統法帖上的筆法和刀法,隻講述學術上被考證過的書法曆史。”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要給學生們一個“書法世界的全貌”。
什麼是書法世界的全貌?黃曉虹舉了一個例子。
“就像一趟旅程一樣,我們可以先從篆書出發,去了解一下篆書是什麼樣的,然後按着時間走,發展到了隸書,我們再看一下是什麼樣的,接着再來到行書和草書。
最後走到楷書。
當你知道了這個世界是怎麼樣之後,你再去選擇書法家。
若是想學楷書入行,我們就從楷書裡面選一個書法家的風格, 想寫篆書,就在篆書裡面選。
我們啊,要想把最純粹的最真正的東西先告訴孩子,讓他知道,這個東西本身是什麼,書法本應是什麼,然後再教他觀察,教他做選擇,萬萬不可一上來就橫豎撇捺。
這也是,我們跟其他培訓班最不一樣的地方。”
絕不為了書寫而書寫,讓學生知道書法的源頭,了解自己心中所想,這是夫妻二人的初心。
一些書法學習的誤區
“我們從一樓到四樓,不管是作品也好,還是學生們的作業也罷,一直沒有見到一張米字格的紙。
我們不用米字格的紙,是因為書法字帖本身就沒有米字格。
要盡量把每一橫寫好,而并非把每一橫寫得一樣,因為古人的每一橫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老師要教會學生的,應是眼睛的觀察力和手上的表現力。 譬如臨摹,并沒有絕對的統一大小,不信的話,可以去翻開任何一本經典字帖,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性格。書法不是印刷品,我不需要用米字格去限定它,我們讓孩子去觀察,然後于手上去運用。”
“我們從楷書入門當然不是一個問題。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楷書入門?書法有篆、隸、楷、行、草有5種字體,
我們一般不選擇行書和草書入門,但其實亦可用篆書、隸書來入門,從時間上來講,篆書和隸書比楷書的行程要早很多,若是本身喜歡,更容易掌握。”
“書法學習本就枯燥,若是強求一個五歲的孩子學習,還不如爸爸媽媽先來學習書寫,讓孩子耳濡目染。
用父母影響孩子的方式來做書法藝術啟蒙,比強迫他學習,更有益。”
最後,再回到伊老師這對夫妻。
我想說的是,兩個人能夠一起并肩作戰的幸福。
盡管我們總是提倡一個家庭需要風險均衡,以及分工明确,但看着這夢想一緻,默契十足的二人,有着共同的事業目标和人生理想,也覺得,人生如此,甚是幸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