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風是指

國風是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06:40:10

"國風”的内容涵蓋幾乎所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國風一詞來自《詩經》裡的風部分。風者,風土之音,民俗歌謠之詩也。所謂國風,是各諸侯國統治地區的地方土樂、民間歌謠,這裡的民俗歌謠之詩是相對于朝廷詩樂而言的。

國風是指(國風的風是怎樣)1

“風”指的是《詩經》“風、雅、頌”中的“風”,又稱《國風》,《詩經》共十五國風,主要是說的那時候各個諸侯國的風情、風俗。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墉、衛、王、鄭、桧、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詩經三百,僅“國風”就有一百六十首,從内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

“風”本是樂曲的統稱,在《詩經》的時代,詩和音樂是融合為一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在當時都是歌詞。 15組國風并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當時各地流行的樂曲,帶有地方色彩。其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别貴族。

那麼,這些作品是如何彙集起來的呢?這就是“采風”。

國風是指(國風的風是怎樣)2

古代稱民間歌謠為"風",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動稱為“采風”。“采風”是一個漢語詞語,古指搜集民歌,語出自隋·王通《中說·問易》:“諸侯不貢詩,天子不采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則久矣,《詩》可以不續乎!”

采風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統治集團與下層社會在空間上是分隔的,為政需要體察民情,而最适宜于表達人們感情的歌謠,自然是寫照民情的好資料。因此統治者十分注重通過采錄歌謠來了解民衆情緒。

據學者認為周代即設有采詩制度。《漢書·食貨志》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 《春秋公羊傳》載“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根據一些相關的記載,也可以推斷采詩制應該是存在的。

國風是指(國風的風是怎樣)3

詩經中《國風》和《小雅》中的民歌應該是通過這種方式收集起來的。因為在古代言語不通,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隻有通過官府大規模的,有目的的采集,那些遍布黃河,長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夠彙集到王廷中來。而采詩的目的是為了使王者不出戶而知天下。

當時“采”就是采集、收集、整理的意思。在我國古代,“采風”的含義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包括民謠、諺語。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産生于商代的民間謠諺。公元前五百多年時編寫的《詩經》,其中《國風》的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們都是從民間采來的。再翻閱曆史文集的時候,發現古代的詩詞歌賦的文體形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注明了采風。可見我國的采風活動起源很早,曆史悠久。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華夏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