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步履正不停的進行,回顧過去,試想現在,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理想、文化情懷、文化傳統。滋養着中華兒女血脈裡的基因。綿綿不絕的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龍應台曾言: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事,它絕不是一幅死的挂在牆上已完成的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昨日的前輩風雨兼程,為我們打下了文化的江山;今日的我們更應砥砺前行,守住這片淨土,開啟華夏文明新篇章。
分析當下文化現狀,“守舊”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文化産品”的消費,不僅僅是情懷,更是一種注重“消費品質”的行為。具有“榮華”之意的南京非遺榮華,其制作成本高、工藝難度大導緻無法與當代市場接軌,已然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觀念,缺乏了面向全體社會的空間。在大衆化的趨勢下,缺乏創新意思,對傳統制作工藝進行改進;對傳統原料進行替換,也必然難以實現長遠的發展。
誠然,當下的文化發展也出現了令人驚喜的情況。《國家寶藏》通過傳統與科技結合,娛樂與曆史碰撞的方式給予了我們文化發展的新思路,作為文物發展的有形載體,成為了普受大衆歡迎的節目。國寶的前世,讓觀衆去感悟曆史;國寶的今生,進行感情升華,激發國人對文物研究的欲望。顯得“接地氣”,又“不俗氣”。
《禮記·大學》有言:“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文化傳承也是如此,唯有将文傳承化與創新相結合,推廣到大衆市場,才能曆久彌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