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讓你繼續背下去,你能背多少呢?恐怕你會說高中常用的就那麼30多個,誰沒事背那玩意兒。那讓你拿着讀,你又能讀多少出來呢,答案還是你讀不出來多少吧!因為生僻字太多了。
初中第一眼看見那張表,就想問問當時翻譯的人為啥要弄那麼多生僻字出來呢,直接取常見字不是要好很多嗎?
後來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精妙的設計,而且這事還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很大淵源,要問為什麼,此事說來話長。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在稱帝之後為了彰顯朱家深厚的“文化底蘊”,他親自(表示懷疑)寫下了二十多首五言詩,欽定了老朱家未來所有男丁的名字,至少兩三百年不帶重樣。
可是沒多久問題就來了,字不夠用了!尤其是火字旁和金字旁的,人家就算隻能選半個字也要力求個性啊,總不能和自己的遠房親戚一個名字吧。于是他們翻遍了各種舊書古籍,把那些生僻的字全都挖出來了,甚至還造出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字。
永和王 朱慎鐳 封丘王 朱同鉻 魯陽王 朱同铌
其子 朱安汞 瑞金王 朱在鈉 宣甯王 朱成钴
懷仁王 朱成钯 沅陵王 朱恩铈 長垣王 朱恩鉀
慶王 朱帥鋅 弘農王 朱寘镧 韓王 朱徵钋
稷山王 朱效钛 内丘王 朱效锂 唐山王 朱诠铍
新野王 朱彌镉 伊王 朱諟釩 金華王 朱翊铕
臨安王 朱勤烷 楚王 朱孟烷 永川王 朱悅烯
唐王 朱瓊烴 伊王 朱颙炔
當然這隻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生僻字是翻譯者徐壽自己創造,當然方法跟朱元璋造字的方法差不多。雖然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感覺很生僻,但是毫不誇張的說徐壽偉大的翻譯工作啟蒙了那個時代中國的化學。
看看中日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翻譯就知道了,跟我念“鈉鎂鋁矽磷”,日語再來一遍“ナトリウム、マグネシウム、アルミニウム、ケイ素、リン(羅馬音Natoriumu, maguneshiumu, aruminiumu, keiso, Rin)”,不會念的可以去調戲谷歌娘。要是我國也音譯過來,讓學生多難記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