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世上有一個字是人人都喜歡的,那八成就是“福”字。
你看誰結婚,我們祝願要“幸福”,看孩子我們說有“福相”;過年是“迎春納福”,見人都說“福星高照”“福壽延年”“福如東海”......
人人都想有福氣,都想有福星高照,那到底“福星”是誰呢?是天上的一顆星,還是地上有人得了道,或者本就是遠古一神仙呢?
01,星辰崇拜
在古代人眼裡,天空就是一衆神仙的居所,每一顆星也都代表着一位神仙。這些神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一直都是這世間萬物的主宰。
那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木星就是福星,它也被叫作歲星。
因為人們總會看到東邊升起一顆很亮的星。因為東方屬木,所以就叫它木星。
古代的天文學家們,也一直用木星來紀年和修訂曆法。他們把浩瀚的星空比作一個大表盤,把木星看作這個表盤上的指針。它轉一圈就是12年,正好是一個屬相的輪回。
同時,人們還發現木星和農業收成有關聯:它的行動軌迹關聯着風雨陰晴。
能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就有吃有穿,那當然是福,所以古人把木星稱為福星也算是實至名歸。人們開始向木星祈福,希望能“福星高照”,一輩子不愁吃穿。
在《史記》《漢書》等這類史書中,也明确記載着歲星是主管農業的星官,地位相當的高。
李商隐有句詩就說:東有青龍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但到了唐代,福星的另外一個别名“歲星”被提起并不斷強調,歲星就是“太歲”。
所謂“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說的也是這位福星。
02·好人成神
在唐德宗時期,湖南道州出現了一位人人稱頌的好官。
這位好官名叫陽城。據《新唐書》中記載:陽城原是位谏議大夫,為人忠正耿直,因為得罪了當朝權貴而被貶至道州任刺史。
他到任後發現,當地有種極不人道的惡俗,就是每年向朝廷進貢“矮奴”,也就是侏儒。
實際上道州本沒有幾個侏儒。隻因官員為了迎合皇上,小官要巴結大官,不良百姓為錢為勢,當地不少人或擄别家兒童,或将自家孩子從小置于陶罐之中,隻露頭部在外。
給這些孩子吃些沒有營養的食物,久而久之孩子身體就長成畸形、成為侏儒,然後被官僚帶去獻媚“進貢”。此舉可謂極其殘忍、人道盡失。
陽城發現之後,立即拒絕繼續上貢,同時冒死向皇上建議取消此慣例,他把民間情況講明,提出此舉大大不妥。
或是喚醒了皇上的恻隐之心,或是當權者本來就覺得此舉不人道,所以便允了陽城所請、下令廢除。
大詩人白居易聽說此事,就在《道州民》一詩中寫道:道州水土所生者,隻有矮民無矮奴。
為了感謝這位救人民于水火的好官,百姓們紛紛建廟供奉,稱陽城為“福神”,陽城廟也被稱為“福神廟”。
陽城溫厚長者的形象,還被收錄到500年以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
正是“人行好事民惦記,建廟立傳永感激。 神仙尚未體民意,凡人善心也稱神”
03·天官賜福
宋元以後,随着道教的發展,福星的角色又有了新的變化。
那時候,道教“賜福天官”的名望越來越高,慢慢取代了歲星和陽城福神。
道教一直有着“三官”信仰,認為人間的福祉都由三官賜予:天官賜福,地官恕惡,水官消災。其中以天官賜福最得人心,就連當朝皇上也特别相信天官賜福這一說法。
在道教著作《曆代神仙通鑒》中,又把三官神話和民俗節日相連。
指出:堯帝為天官,是由元始天尊吸收天地精華,在體内孕化成胎,于農曆正月十月降下堯帝,這天就是上元節。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舜帝降生的日子,是中元節;十月十五則是大禹的降生日,為下元節。
相傳,在這三個節日,這三位賜福的天官都會下凡賜福,為天下蒼生送來福氣和好運。
《三官燈儀》中,還有“賜福天官,統攝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長存”的句子。
04·福星形象
在民間的年畫和吉祥圖樣中,一直都有“三星高照”“五福臨門”等吉祥的畫面。通常福星居于正中,多是手抱嬰孩、如意、元寶,春聯等物,寓意為人送福、賜福。
在民間傳說中,也有地方認為柏鑒為福神,事實上柏鑒隻是引領封神的仙人,有享清福的意思,沒有送福、賜福一說;
還有人認為福德正神雲中子為福神,但也有人提出異議,說他雖道德皆全,卻不會為天庭服務,故不能為福神。
而今,民間供奉,以及畫中的福神多為“天官”,但形象卻是從陽城像演化而來。
不知道有沒有地方有所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