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北小年吃什麼 小年的飲食習慣

東北小年吃什麼 小年的飲食習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0:41:07

  小年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習俗活動,作為春節前的準備工作,在過小年時我們會進行貼春聯,掃塵等活動。既然是傳統的一個習俗,生活中的食物也是必備的。在小年習俗中,南北方的飲食是有一定差異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東北小年吃什麼,小年的飲食習慣。

      東北小年吃什麼

  1、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竈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隻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竈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竈,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竈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2、竈糖、糖瓜竈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别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3、面食而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饽饽、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制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面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面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男婚女嫁之時,膠東農村還用面做鴛鴦,象征愛情專一永恒。同時,人們特别留意看誰家的媳婦、或閨女做的面食花樣好和多,贊譽為:心靈手巧。

  面花的品種有面燈、巧饽饽、面老虎、小型人物、魚等動物、花卉、江米人等,它和民俗結合在一起,如同民間剪紙那樣普遍。而且家家戶戶還要相互贈送,我認為,這是在暗中比手藝,比誰能幹。明清時期,這種面花多用于春節,元宵,清明,八月十五,小年等節日,後來,延伸至婚喪嫁娶等事項,再後來,為表儀式的隆重,這種代表着美好祝福的面花便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家的神龛前,供桌上,花樣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新年到來的時間也是很快,小年匆匆就來到我們身邊,小年生活中的傳統習俗跟我們都是緊密聯系的。對于吃貨來說,逢年過節,隻要吃好就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