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籍《樵書》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有個叫範希榮的商人在販貨途中遇到一夥強盜劫财,那強盜頭目見範希榮鎮定自若,舉止不凡,于是和他随口攀談起來。問答中得知,原來這範希榮竟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後代。
強盜頭目歎息道:“原是忠良之後!”遂一物不取,放範希榮過路了。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和不世功績,在宋代及之後曆朝曆代的士大夫中享有盛譽。
沒想到的是,就連草莽盜匪也對他十分敬畏,以至于他的子孫後代在他故去三百多年後仍能受到如此庇佑,不得不叫人肅然生敬。
公元1034年,範仲淹調任蘇州知州,當時蘇州發生水災,範仲淹命令民衆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成功解決水患。
一日無事,範仲淹來到江邊亭台中飲酒品魚、觀賞風景之時,遠遠地望見一隻在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感慨萬千,作詩一首。
《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江上行人來來往往人,隻是喜愛味道鮮美的鲈魚。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隐時現在滔滔風浪裡。......................................................................
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都是來飲酒品魚、尋歡作樂的人們,因為此時“正是鲈魚欲上時”。
誰人不知鲈魚美?鲈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人都想先得為快。可又有誰會在乎這麼鮮美的鲈魚捕捉之不易呢?
你看那江上起伏的波浪中,打魚人和漁船正随着驚濤駭浪飄搖颠簸,忽隐忽現,如此艱辛,如此危險,與死神共舞。
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都說一個人的思想言行,與他成長的經曆是絕對分不開的,範仲淹之所以能如此寬厚仁愛,勤政為民,哀民生之多艱,與他年少時的境遇不無關系。
他幼年喪父,母親謝氏貧困無依,隻得抱着兩歲的範仲淹改嫁。因為家境貧寒食不果腹,範仲淹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正所謂“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别人撐傘”,大抵就是這樣了吧。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一個人的心裡隻有裝得下别人,永遠都不喪失共情的美好品質,才能真正做到大愛。
範仲淹的心裡裝着蒼生,終其一生都在為天下百姓興生業、謀福利,腳踏實地,殚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孟子曰:“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範仲淹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就在家中懸挂他的畫像以祭拜,範仲淹去世後,羌部族的數百首領,放聲痛哭,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甚至在故去百年以後,他的子孫後裔仍在受着他的庇護。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不缺乏這樣偉大崇高的人。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懷念魯迅先生的抒情詩《有的人》中寫道:
“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而2021年的我們,經曆了以凡人之軀創造神迹的袁老的離去,全國民衆如此真情地痛哭和懷念。
中華民族總是被我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自古如此。
來源:微信公衆号“品讀詩詞歌賦”
作者:周瑾瑜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