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霸篇
春秋首霸,小白桓公。 不計箭仇,任相管仲。
禮義廉恥,四維挈領。修其舊法(fǎ),擇善而用。
四民分業,士農商工。三國五鄙,寄軍于政。
教訓成俗,德法并用。三本四固,三選賢能。
啧室之議,參政議政。九惠之教,惠民之政。
鳏寡孤獨,匡急救窮。山海官營,利出一孔。
均田分力,相地衰征。取民有度,藏富百姓。
尊王攘夷,義兵必勝。南拒強楚,北伐山戎。
存亡繼絕,援衛遷邢。九合一匡,春秋鼎盛。
注釋:
首霸篇
春秋首霸,小白桓公。 不計箭仇,任相管仲。
【譯文】春秋時期,齊桓公第一個在諸侯中稱霸。他不計一箭之仇,任用管仲為宰相。
【注釋】春秋:是周代列國國史的通稱。後人把這一時代稱為春秋時代,起訖年代為公元前770年至前453年。霸:諸侯的盟主。桓公:指齊桓公,姓姜名小白。不計箭仇:小白在即位前,曾經被管仲射過一箭,險些喪命。小白即位之後,棄一箭之仇,任管仲為宰相。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也稱敬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
禮儀廉恥,四維挈領。 修其舊法,擇善而用。
【譯文】管仲任相之後,把禮儀廉恥作為教化百姓,規範百姓行為的關鍵。對國家的舊法進行了完善,其中好的繼續使用,過時的進行修改,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法度。
【注釋】禮:法則,禮儀。義:道德、行為。廉:不貪,廉潔。恥:恥辱,可恥的事情。
四民分業,士農商工。 三國五鄙,寄軍于政。
【譯文】将士、農、工、商這四種行業的百姓,按照行業分開聚居。實行把國都分成三部分、農村分成五部分管理的行政區劃,并将軍事組織納入其中,建立起軍政合一的體制。
【注釋】四民分業定居:四民指士、農、工、商。他們是當時國家中基本國民。分業聚居:将他們分業聚居,士人在清靜的地方居住;農民靠近田野居住;手工業者靠近官府居住;商人靠近官府居住。這樣的好處是,不同行業的人不會見異思遷,有利于各安其業,子承父業,鄰裡傳教,提高國民素質。
三國:國,指國都。在國都轄區内設立二十一個鄉,其中百工和商賈鄉六個,士鄉十五個。十五個士鄉,由齊桓公、上卿國子、高子各統率五個。
五鄙:鄙,指農村。農村九萬戶為一屬。齊國農村共有五個屬,即五屬,也稱作五鄙。五鄙分别由五個大夫治理。寄:依附。軍:軍令。政:行政機構。
寄軍于政:在十五個士人鄉的層層行政組織中同時設立軍事組織。每鄉可有兵士兩千,五鄉為一萬兵士,為一軍。十五個士人鄉共有三軍。 教訓成俗,德法并用。 三本四固,三選賢能。 【譯文】通過教化和訓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俗,把德治和法治結合起來治理國家。使用人才有三個根本原則和四項根本政策。選拔人才有“三”選制度。
【注釋】三本:即德行和名聲不符的;功勞和俸祿不符的;能力和官位不符的,這三種人不能用。因為這三條原則是國家用人的根本,稱為“三本”。
四固:即大德不至仁的人,不可授以國家大權;見到比自己品德高尚和能力強的不能讓位,這樣的人不可以授以尊貴的爵位;使用刑罰好包庇親戚和回避親貴的人,不能授以軍權;不重視農業,随意橫征暴斂、索取民脂民膏以賄賂讨好上司的人,不可授以管理城邑的權力。這四條關系到國家的安危,稱為“四固”。三選:即由基層推薦、國家選拔、最後由國君親自考察任用的人才選拔制度。
啧室之議,參政議政。 九惠之教,惠民之政。
【譯文】建立啧室的咨議制度,讓老百姓參與國家大事,指出國君的過失。推行九種惠民政策,惠及社會的各種特殊群體。
【注釋】啧室之議:管仲建立的一種咨議制度。即對百姓提出意見和建議都納入“啧室”的咨議制度來處理。
九惠之教:一是老老,二是慈幼,三是恤孤,四是養疾,五是合獨,六是問病,七是通窮,八是赈困,九是接絕。
鳏寡孤獨, 匡急救窮。 山海官營,利出一孔。
【譯文】對那些鳏、寡、孤、獨的人和貧窮及遇到危難的人給予接濟和幫助。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實行國家專賣。一切經濟權益和财政大權,都掌握在國家手裡,由國家來宏觀調控。
【注釋】鳏:年老無妻。寡:死去丈夫的婦女。孤:失去父母的孩子。獨:無兒無女的老人。匡:幫助。官營:國家經營。山海:指鐵和鹽。
均田分力,相地衰征。 取民有度,藏富百姓。
【譯文】把土地平均分配給各家各戶去耕種,按照土地肥脊征收不等的賦稅。對百姓征收有度,讓國家的财富藏于百姓之中。
【注釋】均田分力:是曆史上最早進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均田:把原來的公田直接分給各農戶去種。分力:打破私田公田的界限,實行授田制下的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的分散經營。
相地衰征:與均田分力相适應的農業賦稅制度。相地:測定土地的肥脊。衰證:以土地肥脊的不同等級征收不等的賦稅。
尊王攘夷,義兵必勝。 南拒強楚,北伐山戎。
【譯文】高舉尊王攘夷的旗幟,以正義的戰争取得軍事鬥争的勝利。抗拒南方強大的楚國,讨伐北面的少數民族山戎。
【注釋】尊王:尊重周天子,尊重周王朝。攘夷:攘:驅除。夷:指中原四面的少數民族。當時雖然周王室衰微,但周天子仍然是天下的共主,從民心和道義上說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管仲提出的“尊王”,在當時是最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加強華夏民族的團結,共同抵禦四周戎狄少數民族的騷擾和入侵,以安定中原,也是人心所向。因此,“尊王攘夷”順應了當時的曆史潮流。
存亡繼絕, 援衛遷邢。 九合一匡,春秋鼎盛。
【譯文】恢複滅亡了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保存了衛國,挽救了邢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國春秋霸業達到了鼎盛。
【注釋】援衛:公元前660年,狄寇殺死了衛懿公,滅亡了衛國。齊桓公派兒子無虧帶領齊軍打敗狄寇,并替衛國修築了一座新城——丘城,使被滅亡了的衛國繼續下來。
遷邢:公元前659年,邢國被北狄搶劫一空,都城被燒成了廢墟。齊桓公率領宋、曹等諸侯大軍打敗北狄,幫助邢國建造了一座新城,并派兵士幫助戍守。史稱“遷邢”。
九合:即九合諸侯。是指齊桓公、管仲九次會盟諸侯。這裡“九”不是确數,是說會盟次數之多。一匡:即一匡天下。匡正統一天下。鼎盛:指霸業最興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