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作為目前在國内非常受歡迎的一款車型,它因為有着較高的性價比,比較實用的功能,成為上億老百姓的選擇,無論是城市、農村都有它的用戶群體,而除了代步,還有上千萬的外賣、快遞行業從業者,高度依賴于電動車的使用。
它能夠成為老百姓的選擇,又能成為一些外賣行業的交通工具,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它足夠便宜,雖然摩托車相對來說買車價格也不貴,但是它每年的用車、養車成本幾乎是一輛摩托車的費用,而電動車購買價格隻需要一兩千元,基礎已經很小,但電動車一年的用車成本也隻是買車時候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見它的經濟實惠。
除了買車、用車便宜之外,電動車因為操作簡單,道路行駛比較靈活,這些優點也成為老百姓選擇它,外賣小哥選擇它的重要原因,當然,電動車也不是一個隻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交通工具,在便宜、靈活的優點之下,它的續航差的缺點并沒有被掩蓋。
電動車續航差成為它的軟肋一輛2000元的電動車,它的續航大概為30公裡到50公裡,而一輛普通125cc摩托車,“加滿油”能夠跑500公裡左右,是電動車的10倍到17倍,而一輛普通的代步汽車,“加滿油”能夠跑600公裡左右,是電動車的12倍到20倍之多。
從上面的數據,足夠說明電動車在所有的動力型交通工具中,它的續航确實得“提不上台面”,續航差成為它的最大軟肋,當然,随着我國電動車形成品牌化,現在也有不少電動車相關領域公司,在研發讓電動車突破續航差瓶頸的技術,比如台鈴有一款電動車,就把續航突破到了600公裡以上。
而這些提高續航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加大電池容量,或者采用不同高續航屬性的電池,這種方式得到的高續航其實沒辦法普及,因為成本太高,想要低成本地提高續航,就要解決電動車電池充電問題,這才有了所謂的“永不充電”和“自充電”的電動車,那麼,真的存在嗎?,是不是噱頭?依靠什麼實現續航?小行家一一為您揭曉答案。
“永不充電”的電動車真的存在嗎?
一直以來,網絡上都流傳着一種神奇的“永不充電”的電動車,但是,這種電動車卻隻存在于網絡中,從來沒有被量産,那麼,這種永遠不需要充電的電動車,到底是不是噱頭,還是真的會存在呢?
小行家作為一個電動車從業者認為,它是不存在的,我們的能量轉換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電動車的驅動,是通過“電能”輸入到電池轉化為“化學能”被儲存,而在使用電動車的時候,在通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而“電能”又通過電機轉化成“動能”,達到驅動的目的,而這些能量轉化過程,不會無緣無故多出能量,所以,從科學上來說并不合理。
當然,從想法上來說,它是有可能會實現,常見的一種,就是電動車加裝吸收太陽能的裝置,這樣持續為電動車供電,這種方式驅動,其實也是一直在給電池充電,而且,即便如此,這種方式隻停留在想法和實驗中,基本上很難量産,畢竟這種做法的成本過高,而且要面臨天陰、下雨各種天氣,所以,這種的“永不充電”方式,也屬于行不通的一種,可見這種電動車,就是一種“噱頭”而已。
“自充電”的電動車真的存在嗎?依靠什麼實現續航?除了“永不充電”之外,經常還能聽到的另一種“自充電”的電動車,從名字來理解,就是電動車可以給自己充電,不需要外接的電能,那麼,這種電動車是真實存在的嗎?
我的答案是“存在”的,不僅存在,現在這種技術還成為中高端電動車幾乎必備的配置,不少大品牌的電動車,超高續航的電動車,都帶有這種“自充電”的功能,保障電動車在道路行駛的續航裡程。
那麼,它既然存在,很多人就好奇,它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完成“自充電”,完成續航的呢?其實,這種所謂的“自充電”,在行内都叫做它為能量回收系統,它的原理也比較簡單,它是依賴于電動車的電機,它既是可以轉化電能,也可以把動能轉化為電能,具體的原理為:電機在接通電源時,電機開始正向旋轉,那麼電機轉化為動能,而在斷電的情況下,電機依靠外部的力量,開始逆向旋轉,它就可以把動能轉化成電能,實現給自己進行“充電”。
當然,這種“自充電”的方式其實是十分有限,并不能完全依賴于這個裝置實現不用充電,按照現在大多數有這個功能的電動車的表現來看,基本上隻有10%左右的能量回收,比如行駛了100公裡的裡程,所能回收的也僅有多騎10公裡左右的行駛裡程的電量,所以,如果多花高昂的價格就為了多這樣的一個配置,就需要考慮值不值。
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樣既然“永不充電”是不靠譜,而“自充電”其實起到的功能有限,那麼,電動車未來可以通過什麼發展趨勢,來解決它充電續航差的現狀呢?小行家最近看到一位行内的專家有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是改變電動車續航差的一個發展趨勢。
他的觀點認為,電動車目前的電池蓄電能力差,其實是它續航差的根本原因,他認為,應該推廣“氫動力”,也就是通過“氫氣”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機轉化為“動能”,而“氫氣”相比較燃油,它也符合節能環保,而且成本不算太高,是老百姓所能接受,續航跑100公裡所需要花費的“氫氣”,也隻不過在8元左右,而通過“加氫”的方式,也省去了電池充電好幾個小時的缺點,是增加續航、提高“充能”效率比較好的方式,也可以成為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對于這種“氫動力”,其實早幾年國外就已經量産了這類兩輪車,不過,小行家認為,這種車在國内想要普及,目前實現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是這輛車的買車成本高達8萬元,在國内很少有人會認可數萬元買輛兩輪電動車,其次是國内的“加氫站”并沒有普及,在“充能”方面并不方便,而最後,電動車之所以能夠普及,主要就是它的高性價比,這種“氫氣”電動車其實和摩托車使用成本相似,那麼,它就不具備替代摩托車和電動車的潛在可能性。
當然,未來發展是充滿想象的,20年前沒人會想到手機可以視頻,10年前沒人想到電動汽車未來或全面替代燃油汽車,所以,對于電動車的發展,以後或許就會出現打破“能量守恒定律”的“永不充電”,或許“氫氣”将取代燃油成為交通工具的主流供應“動能”,未來,一切皆有可能性。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評論交流,關注電動車小行家,每天分享電動車相關資訊和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